“这是AIPH(“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举办花博50年来,最崭新、最革新、最有创意的一次,台湾的花博实现了AIPH对花博未来十年规划的创意,台北花博为未来十年的花博立下了最好的典范……”
对于台北花博会,负责组织花博会的AIPH会长给出了这样的至高评价。回望这半年多的时间,台北花博其实是整个台湾花卉园艺加建筑、文化、艺术及科技的一次集体大展演,除了展现了花农的妙手和园艺业者的巧思,更把台湾文化、历史和科技的精彩面全搬上花博舞台,远超过一次花博所应有的内涵。
文化台湾 收获远超300亿
台北市是亚洲第7个经AIPH正式授权举办国际园艺博览会的城市,而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则是台湾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国际盛会。
台北花博以 “彩花·流水·新视界”为主题,会场分为圆山、美术、新生、大佳河滨公园四大园区,共有14座展馆,拥有12个世界第一,4个台湾第一,还有全世界最大的机械花朵、全球首次曝光的纸片扬声器,以及钻石级绿建筑。
回顾台北花博,从开幕前风风雨雨的花价采购质疑,到中期过后参观人潮的涌现,甚至出现依依不舍、要求延后闭幕或保留特定展馆的声音,花博在民众的支持度上犹如倒吃甘蔗,充分显示花博的实力与成功。而参观者徜徉在花木缤纷的庭园,欣赏着充满巧思的绿建筑设计,则对台湾民间丰沛的软实力发出由衷的惊叹。
展期171天的花博经济效益,尚待主办单位精确计算;先依台北市产发局在市“议会”的回答来看,以130余亿元(新台币,下同)的投入成本,创造近300亿元的直接间接总效益,可谓成绩斐然。再从参与花博活动的产业类别来看,受惠较大的产业包括:营造工程、批发及零售、运输仓储、住宿及餐饮、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等。这些产业大都是以内需市场为主,因此,花博活动也成功发挥了促进内需产业需求的功能。
台湾近年来推展观光业渐渐累积出心得,藉着举办国际盛会,也增添了民众的参与感和荣耀感。尤其运用本土文化特色,推销走向国际化,屡屡展露光芒,上海世博的台湾馆已是成功例子之一。不论是电音三太子还是花卉文化、夜市文化,台湾庶民文化特色越来越鲜明,人文素养和创意越来越受国际肯定。所以花博不只是展现美丽,也成就了台北市民和台湾民众的荣耀感。
绿色台湾 展独特生活美学
为了举办世博,台北市这两年进行了大规模都市绿化,至2010年7月底,台北市空气品质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年同期最佳状态。据估算,此次花博约减少13000吨碳排放,相当于栽种75座大安森林公园树木,花博环保效应非常显著。
这次花博会展示的花卉将近 3000万株,1600类,3300个品种,其中九成以上是台湾生产的,这是台湾注重环保的有力证明。另外,从这次花博会建筑方面的情况来看,台湾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去开发环保建筑产品,展示了全球唯一百分之百再生产品:全球唯一使用预力模块系统来增强建筑物侧向抗压力,全球最坚固而轻巧的半透明帷幕墙系统,全球首创结合半透明帷幕墙系统与太阳能供电之LED灯光效果,全球首创“碳中和”建筑,全球最环保建筑,并符合国际LEED白金认证标准,全球唯一可用于现场生产创造的建筑材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台北花博的所有建筑,均以绿建筑为精神,以保留既有老树为原则,多座展馆在兴建时,均迁就树木现状来进行建筑设计,刻意让建筑物不高于老树,营造出台湾少见的曲线造型公共绿建筑。
此外,动用152万支回收宝特瓶建构的环生方舟,创下7项世界之最与4项台湾第一的纪录,并结合台湾在地的竹作为建筑主体,达到抗风压、隔热保温,变身为集科技、时尚、环保于一身的展馆。
以“天、地、人”设计为主题的新生三馆 (梦想馆、未来馆、生活馆),拥有花、蛹和蝴蝶幻化的一体性造型,建筑时配合园区基地现况,与原生老树自然生态相互融合,让建筑与自然间散发着浑然一体的氛围,因而荣获绿建筑钻石级候选证书。展馆内同时透过自然采光、通风、太阳能发电、雨水回收等环保概念,加上邻近生态池,展示台湾独特生活美学,更突显人在任何环境都必须与阳光、空气、水同步呼吸的和谐感。
科技台湾 创新实力举世惊艳
从这次台北花博会还可以看出,台湾确实具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营运,全都由台湾人自己负责,花博梦想馆展示了十七项专利技术和五项世界第一的尖端科技。
台北花博会与工研院合作,在梦想馆展现台湾最顶尖的数位互动科技全世界最大纸喇叭花、全世界体积最小的超高频RFID读取器、全世界第一部非接触式感测器、全世界第一的智慧型电控-曲面液晶玻璃等。尤其是“超薄软性纸喇叭”,还荣获全球科技创新奖。至于“裸眼立体显示荧幕”,更不需配戴3D眼镜,只要手轻轻一挥,即可让原本普通荧幕浮现逼真的3D立体影像,画面中展现的台湾特有植物缤纷多样,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海峡导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