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清华同日办校庆:看到下一个百年的美

2011年04月29日 09: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岸清华同日办校庆:看到下一个百年的美
    新竹清华大学行政大楼后方有个拱门造型的“清华园”,这是以北京清华二校门清华园1/3比例缩小制作的,展现两岸清华的血脉渊源。 图片来源:“中央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4月24日,是一个属于清华的日子。这一天,清华大学刚刚好走过了100个年头。在北京,清华校园里处处是返校的学子;在海峡的那边,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里也响起了清华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两岸清华第一次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庆祝生日。

  这样的情形,被两岸的媒体广泛关注,都认为清华一校一事的背后其实可以看到两岸的文脉相连。一所学府,历经百年,见证百年。所以,当两岸清华同庆百年的时候,就很难不把一个百年学府诞生和分离的故事放回到时代的大背景中。

  清华大学始于美国退回庚子赔款,建校的背后是中华民族一部屈辱的历史。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旅台的清华校友为“复校”积极奔走,这样,从北京到新竹,清华大学一分为二。两岸清华,不仅同名,而且同源。因为有台湾问题,才有了两个清华。

  当我们看两岸关系的时候,常常把目光投射到普普通通的民众身上。曾记得,已故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女儿辜怀群这样对我说:那个年代,老兵最爱看《四郎探母》,真是从头哭到尾,几十岁的老先生啊,哭得像孩子!那个年代,是两岸隔绝分离的年代;那个年代有太多父母子女天各一方、相见无期的无奈;那个年代,还有太多梦回故里,泪湿衣襟的伤感。政治的纷扰和对立却由个体命运来承担,两岸间才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不忍。

  其实,当我们把目光移向清华,同样如此。政治的因素,两岸清华也在那样的年代里分离,然后是漫长的不相往来。直到1996年,两岸清华互访,交流才慢慢开启。海峡水暖,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两岸清华的交流与互动也日益频繁。一所学府的命运,其实跟每一个个体命运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被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清华是一个缩影,是两岸高校从分离到交流交往的一个缩影。血脉的相连,割也割不断,对故土和亲人的思恋,是人性的呼唤,所以,台当局最终难阻民意,开放老兵探亲;文脉相连,文化同源,所以,即便是经历了当年国民党的“妖魔化”、民进党的“去中国化”,两岸文教交流的步伐还是会迈开,且越迈越大。

  有事实为证。两岸清华同庆百岁的时候,两岸清华约定,携手一起跑下个百年。有美丽的约定,也有脚踏实地的第一步,出席北京清华校庆活动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副校长叶铭泉表示,“陆生三法”通过后,两岸清华未来合作将更频密,新竹清华今年可望在北京清华设点招生。

  两岸清华同庆百年的时候,不时传来两岸间彼此真诚的祝福和赞美。岛内主要媒体用很大的篇幅细数了清华园的美和浪漫:讲到了清华园建筑的美,还讲到了曾经在清华园里发生的民初女作家林徽因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的浪漫故事……

  无论是美好的约定,还是真诚的祝福,都给清华的百岁华诞增添了温暖的色彩。从中,我们应该可以体味到两岸越来越浓的包容和善意。有了包容和善意,两岸下一个百年的美,可以看到。(李炜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