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郊阳明山上永公路二四五巷三十四弄二百七十七号是阎锡山故居所在。从一九五0年迁居于此,到一九六0 年病逝,阎锡山就在这座他自建的“窑洞”中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0年。图为故居内原司机班与警卫室。
阎锡山故居的卧室内,现存放有装在大玻璃框内的蒋介石当年致祭时题写的“伯川先生千古,怆怀耆勋”。
中新社台北5月23日电 (记者 黄少华)位于台北市阳明山的阎锡山故居和墓园,23日由阎伯川先生纪念会代表其家属,捐赠予台北市文化局,以期得到更完善的文化资产保护,并进行专业修复与再利用。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伯川,曾管治山西38年,有人称其“山西王”,1904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抗日战争时期是第二战区司令;1949年来台湾后不久,随着蒋介石“复行视事”,他离开权力核心,隐居台北阳明山着书立说,并与亲信部属垦荒务农。
阎锡山台北故居位于阳明山永公路。晚年的阎锡山因怀念家乡,并基于军事防卫需要,择于可居高临下俯视淡水河口与台北盆地的阳明山防风山坡上建造石头屋,命名“种能洞”与“红砖屋”等。其中,“种能洞”不仅采山西窑洞建筑风格,更融合西方及台湾传统工法建造,外涂水泥克服潮湿气候,并开窗增加空气流通,因阎锡山向以种能观察宇宙的宇宙观得名;侧后的“红砖屋”为二层砖造建筑,作为防空洞使用,室内面积不足5平方米,外墙砌砖,门窗处加有厚钢板,屋顶设伪装棚并可做哨兵瞭望。
数百米外的“阎伯川先生之墓”圆冢方碑,坐北朝南,与前方层级而上的墓道及后方背山,形成完整的墓园风水形式。
23日是阎锡山去世50周年纪念日。捐赠仪式就选在阎锡山故居举行。由于阎锡山的两个儿子阎志敏、阎志惠分别于去年、今年逝世,其它旅居美国的阎氏后人没有来台出席。阎伯川纪念会理事长赵清福,如今年过九旬的昔日阎锡山秘书机要原馥庭,和看守故居及墓园的81岁张日明冒雨出席仪式。
张日明还拄着一根长木棒,往返故居和墓园间向媒体记者讲解。阎锡山去世以来,他每天都前来守护老长官的故居,整理环境草木,几十年风雨无阻。他说,“我还活着就来帮忙整理”。
据悉,近年不少大陆游客慕名前来参访。台北市文化局表示,将在原有调查研究基础上,依规定办理后续经费编列,全面进行整地修复工程及再利用计划,并继续口述文史、学术研究等收集整理,为故居进行妥善保存与规划。(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