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爆发的塑化剂风暴仍在持续,涉及的企业与产品范围越来越大,负面影响越来越广,重创台湾食品安全形象,这是台湾继经济奇迹消失、民主奇迹变调之后又一个食品安全奇迹的崩坍。笔者不必重复探讨这一问题的监管与后续影响,而要探讨绿营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与态度。
始作俑者的“台独”背景
塑化剂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昱伸公司。这是一家中小企业,知名度并不高。这一事件爆发后,人们才发现这家公司不仅是一家制造有毒产品、伤害民众生命安全的“台毒公司”,而且也是一家“台独企业”。邱毅就披露,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长期以来就是民进党与陈水扁的“金主”。
赖俊杰的儿子赖昱伸则是绿营第一平面媒体《自由时报》旗下英文《台北时报》的记者,扮演着“打马”、“批中”角色,因此获得绿营势力的青睐,甚至有意被推参选新北市中和区“立委”,可见这家食品公司与绿营关系之密切。
这家支持绿营与 “台独”的昱伸公司也到大陆投资,像许多其他台商一样,在大陆享有“超国民待遇”,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然而,公司从大陆赚取巨额利润后,却用来支持民进党与“台独”。这是多年来两岸经贸往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怪象,而且并不是少数。
绿营媒体的双重标准
具有亲绿或“台独”背景的昱伸公司,在掺毒食品事件发生后,一向标榜维护台湾声誉与尊严的《自由时报》等绿媒顿时失声,在这一重大事件的媒体处理上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力回避与淡化,甚至没有任何严厉的指责与批评声音。反而,《自由时报》这个绿营喉舌,将矛头对准马英九,认为台相关部门在4月份就发现毒饮料,但一直到5月下旬才大规模查办,是在故意隐瞒真相,却不问这家支持民进党的企业从事不法经营长达30年,给台湾社会与民众造成多大伤害。再想想多年来,绿营媒体对大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恶毒攻击,甚至任意扩大,而且将整个大陆产品污名化,全部贴上“黑心食品”的标签。绿营媒体的双重标准,这一事件上得到充分反映。
食品安全事件恶毒攻击,甚至任意扩大,而且将整个大陆产品污名化,全部贴上“黑心食品”的标签。绿营媒体的双重标准,这一事件上得到充分反映。
“绿委”阻挠让塑化剂严管
有人质问台湾当局对食品监管存在漏洞,为何不将塑化剂列为需事前检验、严加管制的一类或二类有毒化学物品?结果,人们发现,原来阻挠加强对塑化剂升级列管的幕后黑手就是民进党“立委”。台“环保署”先后于2006年与2009年试图将塑化剂改列为一类有毒化学物品,但均因民进党“立委”黄淑英的极力阻挠与杯葛宣告失败,也直接造成今天如此严重的社会后果。
一向十分重视环保与食品安全议题的民进党为何会阻挠对塑化剂的列管?是否像邱毅指控的,黄淑英是为了给从事化工原料批发业务的先生护航?值得怀疑。更令人遗憾的是,民进党未曾制约黄淑英的反对列管行为,是有意纵容,而且事后对黄所作所为与应负责任也未有任何指责与批评,反而将责任推给政府部门,好像与民进党无关。事实上,要不是黄淑英的强力阻挠,这一塑化剂事件就可早两年得到发现与遏制。显然,民进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绿营在塑化剂事件前前后后的表现看,亲绿企业昱伸公司是掺毒事件的主角与源头;阻挠加强塑化剂管制并导致延误时机的黑手是民进党的“立委”;绿营媒体对众人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采取双重标准。可见,在塑化剂事件发生、发展与监管过程中,绿营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未受到应有的责难与惩罚,确实值得思考。
海峡导报 特约撰述人: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