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8日,280多名大陆居民以个案方式,开启了陆客赴台个人游的先河,预计本月中下旬,陆客有望以每天常态化方式赴台个人游。自从3年前开启陆客赴台团体游以来,他们为台湾带去了1000亿元(新台币,下同)以上的收入,陆客个人游无疑会在团体游基础之上,使台湾经济更加活跃。
陆客来了,商机来了,台湾人自然欢喜。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声音担心陆客个人游带来的风险——— 他们 “落跑”怎么办?随地扔垃圾吐痰怎么办?对于陆客个人游,台湾民众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谈商机:“若没陆客,那牛肉面店早就关了”
家住台北市中山区的许先生,两年多前看到自家门口开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牛肉面馆,那时他想:这老板该不会脑袋进水了吧,干吗开那么大?
可是出乎意料,那牛肉面馆生意出奇的好,客人常常一批接一批来。经打听,才知那店老板跟一些旅行社搭上了线,旅行社经常把陆客团往那儿带,根本不愁客源。“如果没有陆客客源,估计那店早就关门了。”许先生说。
家住台北忠孝东路的媒体人康先生,经常在晚上十一二点到孙中山纪念馆跑步,途中经过斑马线等红灯时,他习惯性观察过往的计程车载客情况,发现了一个明显变化——— 两三年前,路过的计程车经常连续七八辆都是空车,而今经常是五六辆载客计程车连续驶过。
据台湾“观光局”调查,陆客在台人均消费大幅领先其他地区游客,大多数台湾民众肯定三年来大陆游客对台湾经济的贡献,因而对个人游也是充满期待的。在首批陆客赴台个人游之际,台湾媒体最关注的便是陆客“血拼”、“狂购”、购物预算“不设上限”购物行为。
个人游相比团体游,人均消费潜力更加巨大。因为个人游来去自由,将激发他们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他们或许会为士林夜市的一顿美味,台北101大楼里面的一件珠宝,或者到某影楼拍一组婚纱照,而专程从大陆坐飞机抵台。据台“观光局”估算,以每天500名个人游陆客计算,一年将为台湾创造100亿元以上的收入。
谈互信:“最看重的是可以与大陆人多接触”
一些台湾民众对媒体总是聚焦陆客“血拼”之类的新闻,有点反感。计程车司机高先生说,就像台湾人可以到大陆自由游玩,同理,大陆人也应该在台湾自由游玩,而不能要求自己享受自由,别人就不享受自由。对于个人游陆客能否增加他的生意,高先生并不太在意,他最看重的是可以和大陆人多接触,多交朋友。
台北观光传播局局长赵心屏说,台北要让陆客感受到这里的亲切和热情,让他们更充分自在地体验、观察台湾民众的生活及文化,例如捷运的排队、让座环境,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台北全市无线上网的科技水平、台北市民垃圾不落地的习惯等。
岛内名嘴江岷钦认为,从陆客团体游发展到个人游,体现了两岸民众相互信任感的培植和发扬,随着深入接触与交流,两岸民众在文化、心理上,将进一步融洽、契合。
谈冲突:“多尝试就行了,千万不能因噎废食”
当然,一些台湾媒体和民众也担心陆客“落跑”而引发治安问题,以及陆客不文明的生活习惯会让他们的生活品质下降。
首批个人游陆客赴台期间,部分台媒便抓住陆客滞留不归话题而大做文章。他们觉得,因为个人游更加自由,所以“落跑”可能性也增加了,如果他们找不到工作,就会造成抢盗、诈骗、吸贩毒、卖淫等治安问题。
一些民众则担心大陆人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在一些民众看来,大陆人比较霸道,讲话声音很大,随地吐痰,到处扔垃圾,又不遵守规则,违章横穿马路,到景区踩红线,这些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
不过,这种观点仅为小部分人持有,并非主流民意。某报社老总助理陈先生乐观地说,近朱者赤,陆客来到台湾之后,不好的生活习惯会被台湾 “同化”,一起变得更加文明起来。持这种乐观心态的还有家住基隆的杨明贵,他说,陆客个人游有风险不要紧,多尝试就行了,千万不能因噎废食。
谈交流:“生活细节上有比较才会更进步”
7月1日,台湾《中国时报》刊登了一篇署名评论,大意是早年台湾相比大陆,有经济上的优势;当大陆经济迅速发展时,台湾人自认为有民主的优越性;当大陆注重发展各级民主,台湾注意力却日益放在八卦新闻上,这时,台湾人与大陆游客相接触,台湾人在大陆客这面 “镜子”里,又发现了新的优越性——— 文明素质。
媒体人陈先生说,原来台湾人熟视无睹的很多生活细节,一经对比,才觉得弥足珍贵。比如讲话彬彬有礼、走路不闯红灯、车辆礼让行人、捷运旅客让座、办事态度热情,等等,这些让台湾人找到了更多自信。计程车司机高先生说,大约十五六年前,台湾公务机关人员上班是 “看报喝茶”的情景,可经过这些年来的改进与沉淀,台湾人的文明素质已大获提升,相信大陆客到了台湾,会有很好的印象。
随着陆客个人游的展开,大陆游客可到台湾体验真实的百姓生活,通过经常性接触,两岸民众会在生活细节上做许多有趣的比较,优秀者将更自信,并加以珍惜;不足者会看到努力的方向,见贤思齐。两岸民众在最自然的交往过程中,将实现心与心的交融。(《海峡导报》 记者 兰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