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宝岛名人寻踪——赴台个人游“文化之旅”

2011年07月12日 17: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北地区素以人文荟萃闻名,不少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踪迹。可以自主规划行程的大陆个人游游客,不妨放慢自己的步伐,在这些名人故居、纪念馆乃至墓园中追寻大家们的“雪泥鸿爪”,领略人文胜景。

  在台北市郊的阳明山山腰上,有一座蓝瓦白墙的建筑。拱门和螺旋廊柱洋溢着浓郁的地中海风情,而架构上却又能看出一个四合院的模样。这里便是林语堂先生的故居。

  1966年,林语堂从美国回台定居,台当局送给他这处寓所作为礼物,林先生亲自进行设计。这所建筑秉承中国四合院的结构模式,又结合了西班牙建筑的设计取向,可谓中西合璧,既具现代感,又有古典美。这个方圆千余平米的庭园,于1972年落成。落成之时,林语堂曾写道:“空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这里的一桌一几,一草一木,都在表明原主人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林语堂爱竹、爱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用翠竹、枫香、苍蕨、藤萝等植物与造型奇特的石头,营造出可爱的小鱼池。他生前常常坐在池边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观鱼”之乐。

  书房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林语堂先生发明特展”。主人的诸多发明中,以一部“明快中文打字机”最令人称奇。这部打字机是林语堂依自创“上下型检字法”而造,将汉字分为四个部分,可拼打出9万个汉字。

  据说当年先生曾在美国耗费12万美元研制此机器,差点因此破产。可惜的是,他搭船返台后,这部珍贵的机器却被水手弄丢,现只存一个纸板模型。林语堂曾谓己“献身文学,心近科学”,此处便可印证。

  离开林语堂故居,沿仰德大道南行约5公里,便可至台北外双溪的钱穆和张大千两位大师的故居。据说当年林、钱、张三人交往密切,张大千先生常会拎着一尾活鱼来找林语堂小聚,留下一段佳话。

  钱穆故居名为“素书楼”,位于东吴大学校内。1956年钱穆先生在香港与胡美琦女士结婚,1967年偕夫人迁居台北。之后他们选择在山清水秀的外双溪自建屋舍。为纪念母亲,钱穆先生命名此楼为“素书楼”。

  1986年生日当天,钱穆在素书楼里为弟子们上了“最后一课”,并留下最后的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从此告别杏坛。当年的那感人一幕,如今已化为影像,永远定格在客厅的墙上。

  名为“摩耶精舍”的张大千故居,现以保留、重现张大千先生的生活起居环境为主,并且展示其画作,以及反映其生平的照片及各种奇石盆栽等。张大千先生的遗骨也安葬于精舍后院的梅丘立石下。

  离台北捷运新北投站不远,有一座于右任先生的旧寓所“梅庭”。这里位于台北著名的温泉胜地“地热谷”旁,是一座改良的日式建筑。简朴的寓所中,悬挂着于右任先生所书之行草条幅,如“清坐使人无俗气,虚堂尽日转春风”、“贤者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等等。

  据介绍,因于右任先生在台北市内的故居已遭拆除,这里也就成为这位书法大师留给台北的最后记忆。

  在台北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有一座胡适纪念馆。纪念馆由故居、展览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1958年至1962年,时任台湾“中研院”院长的胡适,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光阴。

  台北的名人故居、墓园有很多,好在彼此间距离并不远,只要针对其开放时间安排好行程,两三天的时间便可完成一趟名人寻踪之旅。(记者 林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