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相声受年轻人追捧 与大陆风格不同

2011年07月22日 09: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邻近傍晚,台北刚下完一场雷阵雨,缓解了闷热。红砖红瓦的楼房,坐落在年轻人聚集的西门町入口,拐个弯走上红楼二楼,几张八仙桌上摆放着茶点,正等待着今晚来听台北曲艺团《台北大碗茶》的观众。

  “我从小就喜欢听相声!”留着一头利落短发,MP3里存着日系摇滚乐,今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阿崔表示,“难得台北有这种演出,可以在茶楼边听相声边喝茶,当然要来捧场。”

  台湾相声发展源起自1949年一批相声演员来台。在老一辈的记忆里,就是魏龙豪先生与吴兆南先生,是广播里制播的相声表演。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湾相声究竟发展出怎样的特色,又如何在年轻人中间引起共鸣?

  不是距离遥远的老古董

  “小学时,有个同学带了表演工作坊的《这一夜,我们说相声》CD,在班上引起一阵旋风。”今年大学毕业的小瑶说,“在那之前从来没想过相声可以这么有趣,而且跟自己的生活贴近,笑点平易近人,不是距离遥远的老古董。”

  在台湾,许多年轻的相声迷,共同的入门点就是舞台剧剧团、表演工作坊,于1980、1990年代陆续推出的《这一夜,我们说相声》等,运用相声的印象符号,加入西方戏剧的相声剧手法。这类崭新表演形式的相声系列作品,吸引众多从未接触过相声的年轻人,发现相声说唱艺术的幽默风采。在台湾仍有像台北曲艺团这样的说唱团体,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也积极培育新生代演员,以生活经验为题材创作。

  “左手缘分,右手感觉,合成好人卡,一样把我钉在墙壁上。”描述时下宅男不知如何与女性互动,老是被女性以没有缘分与感觉为由拒绝的窘况,搭配台湾年轻人的流行语,这正是台北曲艺团新生代演员黄逸豪的创作《地理图:阿宅要脱团》,配上段末一段大贯口,连珠报出世界194个国家,台下年轻观众爆出热烈的叫好声。

  风格与大陆有相当大的区别

  “台湾的相声创作整体上以雅、多元思考、切入角度多样为特点,还有些演员运用戏剧、电视、电影的表演手法入活,也让台上的风格与大陆演员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台北曲艺团新生代演员黄逸豪认为,跟大陆相比,台湾的相声没有从小“作科学艺”的训练体制,因此在基本功方面就比较吃亏,但台湾的创作题材并不窄,不乏针砭时弊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因多数观众对于北京腔和相声语言并不熟悉,影响到两地演员表演时的语速,在台湾演出时,演员的语速都会刻意放慢一些,让观众听得明白。

  能够让人笑是很棒的事

  阳光普照的假日午后,理当空荡没人的台中女中校园里,竟传出打着响板数来宝的声响。“学校老师请听了,且听小女子我言道:你们上课认真教。作业多,时间少,小小脑袋吃不消,左拼右凑考试糟。中文英文伤大脑,高斯牛顿不知道,三国人物可不少,孔子孟子爱说教,西施貂蝉同二乔,哭倒长城烟雨飘。还有ABCDEFG,没有一个背得了!”

  原来是几个台中女中相声社的成员,不在家里休息,正为了学校游园会的登台,紧锣密鼓地彩排准备自我创作的稿子。“今天没练成,就不准吃饭!不准回家!”十六七岁的高中女生彼此激励着。

  在台湾,年轻人接触相声的主要渠道,除了走进剧场,另外是通过学校社团。因此除了创作题材创新,以吸引年轻观众,也有相声说唱团体,十分重视“向下扎根”的推广,主动进入校园表演、讲课。

  “相声社虽然不是大社团,但我们小而美,每年都会自己办一场成果发表会,平均都会有超过八九十个观众来听,还曾经自己制成CD,一张50元发售呢!”十四届的社长菲菲表示,相声社平日由学姐带领学妹练习、创作新的表演内容,并且每个学期固定邀请台北曲艺团的老师,自台北南下台中客座讲课。无形之中,也默默培育起一群喜爱相声的年轻观众群。

  无论是表演形式创新、题材贴近生活,或是主动出击、向下扎根的推广,相声在台湾年轻人中能够取得共鸣,或许更是相声表演艺术散发的精髓本质。曾是台北曲艺团儿童演员的曾令洁表示:“我喜欢相声,因为这是会让观众开心的表演。我觉得能够让人笑,是一件很棒的事。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如果可以真心的开怀大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赖姿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