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学者参加“情系巴蜀”活动 文化记忆引共鸣

2011年07月26日 08:5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学者参加“情系巴蜀”活动文化记忆引共鸣
访问团在新北川县城参观羌绣艺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七分翠竹三分水的三苏祠拜谒,在古柏森森的翠云廊穿行,在雄霸绝壁的剑门关怀古,在川剧《巴山秀才》里与迂腐却善良的孟登科同喜同悲……7月,参加“情系巴蜀”的台湾文化人,游走巴蜀大地,追寻那似曾相识的文化记忆。

  感佩穿越千年的文明

  三苏祠原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朝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几池绿水环绕楼台亭榭,匾额对联蕴着隽永诗意。从小便读苏词苏诗,不少台湾文化人在这里浮想联翩。

  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夏红最是感性。“我爸爸是湖南人,很看重我们学习古诗词。刚才听导游念那几首苏词,小时候背诵的情景立即浮现在脑海里,内心也感到一阵阵的起伏。”

  三苏祠的书法最得台湾著名书法家杜忠诰注意。展柜里有一封苏东坡的家书复制品。老先生看了啧啧称奇:“真是大家,随随便便一写就是大手笔!”

  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的林莉娜,边参观边用相机细心记录。写着“是父是子”的乡殿匾额引起她的注意。因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着一幅乾隆画像,题为“是一是二”,林莉娜要给那幅画写卡片,需要确定“是”的含义。匾额的“是”解释为“这个”,表达赞佩的语气。林莉娜没想到,在四川竟然为台北藏画找到了比对的资料。

  除了三苏,台湾嘉宾的文化记忆里更有发源蜀地的三国。“情系巴蜀”最后一晚,台中声五洲掌中剧团创团团长王金匙,拿出尺把高的赵子龙布偶,耍得上下翻飞;国光剧团导演李小平也带领一众嘉宾,演了一出改编的三国戏。台北艺术大学教授邱坤良说,在台湾,民众都知道三国故事,正是对四川的熟悉,让台湾人在汶川地震后,对四川民众表达出人道关怀之外的民族情义。

  最让台湾嘉宾心驰神往的,当数至今成谜的三星堆遗址。一尊尊精美的青铜面具,仿佛诉说着千年的秘密。走出展厅,夏红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坚硬的青铜材质竟然能做得这样有情绪,穿越数千年仍然感染人!”一幅幅泛黄的、当年发掘遗址的照片也让她激动:“没有前人的工作,我们今天又哪里能欣赏到这一切!”

  来自对岸的善意提醒

  对巴蜀文明的感佩也让台湾文化人深深关心它的未来。十几天来,他们细心观察,不断发出善意的提醒。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坦率地指出了武侯祠的不足。他认为,武侯祠古树森森,高堂阔院,但展厅设计让观众没有感动。他说,三国里的这些人,谁没有情感故事?君臣之情,兄弟之情,只要会设计,把这些情感故事和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观众看了就会感动。但是,这种感动我在武侯祠没看到,只是一群和我们今天生活毫无关系的塑像。“观众没有感动,就不会来第二次。大陆固然观众数量多,但这样下去,也不是维系博物馆的长久之计,遑论周边文创产业的发展。”

  巴蜀之美还在于未得全然开发的古味。成都宽窄巷子是两条老街,传统建筑虽然开发成酒吧、食肆或精品店,但却未过度装潢,让台湾嘉宾对这里赞不绝口。

  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说:“上海的新天地也曾像今天的宽窄巷子,古朴的建筑稍稍整修,便素面示人,仿佛未化妆的纯情少女。然而,随着商业上的成功,房东提高房租,原先风格独特的小店因租金高昂不得不陆续迁走,取而代之的是奢侈的品牌。新店入驻不免装修,起初的素颜逐渐失去原汁原味。”说到此处,陈春霖不无担心地说:“宽窄巷子未来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台湾文化人对蜀地文化的关切得到了真诚的回应。“情系巴蜀”最后一天举行的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参访团一路走过的城市都派出文化主管部门官员,现场听取了对岸同胞的意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当场向台湾嘉宾发出邀请,共同研究保护蜀地数目众多的古迹。

  对巴蜀文明的关切,已经把川台两地文化人系在一起,巴蜀之行注定成为台湾文化人难忘的记忆。(本报记者 王昭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