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美F16C/D型战机采购案,近年来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甚至成为台美关系的重要观察指标。但实际上,回望这项军购案的出炉历程,原本是台军方为了“填预算”临时增加的“垫档”采购案,其最终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化为泡影,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导报综合
扁朝出品 台军曾胸有成竹
2001年时,美国布什政府宣布包括8艘柴电潜艇在内的三项对台重大军售案,台美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到了2003年,美国国防部甚至主动邀请台湾加入美国新一代战机“JSF”的研发行列。在此有利环境下,台湾空军着手规划第三代战机采购案,并直接锁定参与具有JSF联合攻击机特性的F-35型战机研发计划。
未料在2004年台美关系开始低落,加上美国同意的潜艇在内三项军购案,台湾方面因预算问题迟迟没有采购,随后美方要求,日后除非台湾先编采购预算,否则不会主动宣布出售台湾武器。维持数十年的美国对台军售模式,至此也开始转变,美方也改变态度拒绝台湾参与F-35型战机研发计划。
2006年,台湾回应美方要求,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3%,结果预算突然多出4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军方为填补预算,临时决定采购二代半战机用以取代老旧的F-5型战机。不过最初向美洽询的是美军国民兵除役的F-15型战机,后来却演变成采购F16C/D型战机,原只打算采购44架,也因预算充足,后增至66架。
以当时台美军售关系,不仅F16C/D型战机采购案军方胸有成竹,就是连现有A/B型战机的性能提升也视为理所当然,否则哪敢一次编足1500亿元预算,甚至连高敏感性的JDAM联合直攻弹药等导弹都已列入预算准备一起买。
未料后来台美关系起伏不定,台湾却仍把F16C/D型战机采购案当成政治筹码,加上大陆的抗议,导致这项购案不仅出不了五角大楼,四年多来美方甚至不愿公开回应此事。军方人士表示,对于这项购案可能落空,台方应先找好台阶下,否则到时难免被解读成台美关系的挫败。
利益惊人一项军售价值87亿
在美国全球战略大棋盘上,台湾一直被视为牵制和遏制中国大陆的一枚重要棋子,而对台军售则被视为维持台海均势、保持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对台军售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向来是美企业、议员对售台武器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美头号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日前出炉的一份报告称,若奥巴马政府同意售台66架F-16C/D战机,将为美带来87亿美元的收益;若只为台现有的F-16A/B战机升级,也能获利45亿美元。如两项军售都成交,将为美国创造1.6万个就业机会,全美50个州中44个州可从中获益,联邦政府税收进账可达7.7亿美元!
美国国会研究处的报告也不讳言售台武器对美经济复苏的巨大好处。报告的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向台湾输出各式武器装备总金额达325亿美元,仅过去四年就将165亿美元收入囊中。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国媒体、智库频频鼓吹尽快向台湾出售F16C/D战机了。
大陆崛起 对台军售陷入死结
一直以来,美国在对台军售上一直以 “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来运作,这是基于售台武器相对于大陆的技术优势。比如E-2C预警机、F-16战机、远程预警雷达、AIM-120导弹等等,这些武器在出售给台湾的时候,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都优于大陆方面。
然而从现在来看,美国售台武器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小,甚至逐渐处于劣势。而且大陆具有台湾所不能比拟的完备军事工业体系,这就使美国售台武器的技术基础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那些敌视中国大陆的势力,不是不想向台湾出售潜艇和F-16C/D,而是认识到即使出售,也无济于事。美国有大批军事专家对中国大陆所谓 “反介入”的战略已经相当了解,他们也同样清醒地知道在技术层面上,对台军售几乎已经陷入死结。
事实上,要真正解决美国的对台军售问题,除了在政治上向美国提出的严正抗议,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实力,让对台军售在技术上自然死亡。(《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