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姓故事)从都市白领到乡间骑车人——自行车承载的人生理想
在台东县鹿野乡龙田村找到“阿度的店”并不难,因为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绿色、白色自行车非常醒目。
挑上一辆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会有专职的导览员陪着你开始一段丰富的“自行车生态之旅”。这段约4.8公里的旅程以绿色为主题,因为一路上是目不暇接、层次分明的绿色。
释迦、香蕉、菠萝、枇杷、龙眼、木瓜、茶叶等水果和农作物的种植地会一一路过,远处隐约可见的是海岸山脉、中央山脉、河阶台地,以及各种不同的树林。
这段路也从来不是沉默的旅程,山野间总能听到人们朗朗的笑声,导览员“相声式的导览词”总是让游客们忍俊不禁。
“菠萝的生长期有多长”、“水果释迦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当地人为什么会有放竹筒炮的习俗”……导览员会根据路过的不同地段抖不同的“包袱”,而这些与当地自然风俗紧密相连的问题,看上去不难,可要回答准确却很不容易。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与互动中,游客会自然而然地对当地的文化风俗有深入了解。
这段旅程不仅需要思考还会有出其不意的体验。导览会带大家到特定的竹筒炮展示区,把自行车停在一边,教大家学当地少数民族的样子放竹筒炮,并会诙谐地讲述竹筒炮在当地人打猎中的具体作用。
当竹筒炮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时,“绿色隧道”也就骑到了。“绿色隧道”其实是一段绿荫掩映的普通公路。但导览会请游客再次停下来,然后让大家一起平躺在这段公路上。
那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大多数人平日里很少去留意自己头顶上方那片绿荫与蓝天掩映的风景。如果此时,按照导览员的指令,将头再向后仰90度,又会欣赏到远山、田地和绿树全部倒映进眼帘的别致风景。
“‘相声式导览’和‘绿色隧道’是‘阿度的店’最有特色的东西。”老板林明君告诉记者。
特别是“绿色隧道”这一部分,当游客们平躺在公路上,随着导览员的指示向左、向右和向后看时,他们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也会领悟到“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不同。”林明君说。
他希望,游客们在骑自行车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可以培养积极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态度。
林明君态度的改变源于约十年前的一个决定。大学学新闻专业的他在台北做了若干年导游,直到35岁,他决定离开都市到乡村去。
“我在台北时每月赚4万多新台币,但通讯费、停车费、汽油钱等花费也很大。导游生活忙碌且压力大,我常一觉醒来忘记自己在哪。最重要的是想不清楚自己职业上升空间在哪,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林明君说。
他表示,尽管当时还没想清楚想过怎样的生活,但想明白了什么样的生活是他不想要的——“我不想要那种都市里没有根的生活。”
林明君选择来到台东,“因为这里是最不方便回台北的地方。”
他选择经营一家自行车店。用5万元新台币启动资金以及借的钱,他租了几间房子,买了40辆自行车,并给自己的店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阿度的店”。
骑自行车在台东很盛行,林明君起初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阿度的店”连续21个月亏损,他经常为不能给店员按时发工资而犯愁。
在困境中,他开始了创新的历程。在“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的理念指导下,他尝试将导览解说融入游客自行车之旅中。
“当时我见了什么,就给游客讲什么。但自己不是当地人,并不是对所有知识都了解,有时碰到更了解当地情况的游客,我只能沉默,听人家讲故事。”他回忆说。
林明君的自行车导览创新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过程,他不断向当地居民请教各种农业知识和文化风俗,并不断改进导览风格。
“如果导览是讲课式的,那游客也不容易接受。我在听相声时受到启发,觉得应该发展‘相声式导览方式’,这样会营造更加轻松和互动的氛围。”他回忆说。
不断创新的“阿度的店”终于扭亏为盈。目前,林明君已拥有4家分店,自行车数量从最初的40台发展到如今的近800台。
林明君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创造和拥有了感动、快乐和回忆,找到了生活的根。
“我的理想是在台湾开25家店,希望游客在自行车之旅中放松、快乐,并学会积极思考。同时,通过招收和培养导览员,能为当地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舞台去实现梦想。”他说。
随着两岸交流不断热络,林明君也开始接待来自北京、江苏、四川、安徽等地的大陆游客。
“自行车在大陆也很普及,相信来自大陆的游客会越来越多。”林明君说。(记者 孟娜 李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