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军事互信 萌芽不应掐灭

2011年10月31日 09: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济往来常态化、制度化之后,步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如何前行?开启军事互信、增强政治互信的议题,最为外界所关注和热议。

  退役将领往来为暖身

  对于经历过战火与分离的两岸民众来讲,军事互信的意义尤其重大。有岛内民众投书媒体直言,两岸只有协商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增强政治互信,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永续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才能真正让两岸民众安心。

  近年,就如何开启军事互信,两岸的学者、学术团体开始研讨、交换意见。与此同时,岛内许多退役将领和有识之士也纷纷“登陆”,希望为两岸开启军事互信暖暖身。

  2009年,首届两岸退役将领高尔夫球赛在厦门举办,两岸退役将领近40位参加。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大陆方面由前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领队,台湾方面由原陆军总司令黄幸强上将领队,这是两岸退役将领60年来首次较大规模、公开正式的联谊活动。2010年,退役将领“登陆”更是达到高潮,据岛内媒体报道,一年中共有60多个退役将军的团组到大陆各地参访。

  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两岸退役将领间的往来也逐渐由“昔日悄然来去”成为“今日高调互动”。民进党当政时期,两岸退役将领多以联谊会的形式交流,双方的共同语言是“反独”,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抗日”。而如今,促进两岸军事互信已成为共同的呼声。

  台当局一直裹足不前

  2009年10月,台军方在年度军事报告书中,首度提出“推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然而,如何推动?台当局却没有实质动作,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ECFA签署后,国民党高层曾表示,两岸的交流合作已经越来越密切,这是事实,但目前还不是谈军事互信机制的时机。台军方代发言人罗绍和也曾表示,推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目前尚未实质规划。

  台当局裹足不前,两岸尚未开启第一沟通渠道和现役军人交流。对于台退役将领“登陆”,马当局更多次强调“登陆”要有所节制。

  由于事涉敏感,小插曲或许都可能引发大风波。在今年6月6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山•黄埔•两岸情”座谈会上,传出有台湾退役将领称“无论国军、解放军都是中国军队”,这在岛内引发热议。此后,马英九不得不要求研拟相关行为规范,作为日后退役将领集体赴大陆的行为准则。受此影响,据岛内媒体报道,原本打算赴大陆参加辛亥百年纪念活动的台退役将领,终未成行。

  与此同时,军售问题也始终是两岸关系前行中的杂音。今年9月21日,美方宣布总价值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对此,马英九表示,“虽然我们跟大陆要和平发展,但是台湾的安全没有一秒钟忽略”。他同时称,从李登辉、陈水扁到他,他是采购金额最多的。

  台当局一方面表示要推动两岸军事互信的建立,一方面又强调没有时间表;一方面表示要跟大陆和平发展,一方面又加码军购,显得十分矛盾。

  有岛内学者分析指出,要破解这看似谜一样的现状,有个因素不能回避——选票。岛内选情复杂,绿营“逢中必反”,虽然主流民意对两岸互信的建立已有共识,可少数深绿选票的走向有时也会成为牵制台当局政策走向的因素。除了绿营的“反对”,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插手,也把两岸军事互信的建立变得复杂。

  相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步伐,两岸军事互信的进展相对滞后。对此,有大陆学者认为,毕竟军事议题相对敏感,需要更长的磨合期,进展缓慢不足为怪。两岸目前至少在“应该建立互信”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应该有耐心持续推动。

  互信的累积需要过程,两岸军事互信的萌芽,不应掐灭。台湾淡江大学的王高成教授指出,两岸可以先易后难,先从非敏感性的活动进行接触,比方说海上联合反恐、反海盗以及船难救助等。

  ●延伸阅读

  建立两岸军事互信

  大陆充分释出善意

  为推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这几年大陆方面持续释放诚意和善意。

  早在陈水扁当局时期,大陆方面就已提出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议题。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4点意见,“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列为第一点。

  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回暖。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年底表示,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问题。不仅如此,考虑到两岸进行军事谈判的复杂性,2009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时进一步表示,双方可以先由初级形式开始接触,积累经验,以逐步破解难题。

  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迈入历史新阶段。2010年7月30日,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表示,两岸军方“什么都可以谈”;今年3月31日,国防白皮书首次阐述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指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 (本报记者 李炜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