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届金马奖颁奖典礼11月26日在台湾新竹落下帷幕。港片《桃姐》与台片《赛德克·巴莱》成为本届金马奖最大赢家。《桃姐》获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大重奖;《赛德克·巴莱》则斩获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等6项大奖。此前呼声较高的陆片《让子弹飞》仅获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摄影奖,《钢的琴》颗粒无收,看起来落于下风。不过,仔细观察本届金马奖提名影片,却可发现两岸电影界的合作令人惊喜,一些奖项实难分清影片在两岸间的归属。
获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到阜阳六百里》,几位编剧中有来自台湾的杨南倩、邓勇星,有来自大陆的秦海璐。他们共同诠释了一段客居上海的阜阳人回家的故事。金马奖组委会介绍,这是“以台湾电影人身份创作的大陆电影”。获最佳纪录片奖的《金城小子》,是台湾导演姚宏易拍摄大陆画家刘小东的故事。还有一部获得提名却没有被广为关注的《转山》,导演杜家毅是地道的上海人,而编剧张家鲁、程孝泽都是台湾人。
近年,因为台湾电影不景气,很多电影人另辟蹊径,到大陆开拓新天地。还有一些是两岸资金的合作,比如大陆投资、台湾制作班底打造的《星空》等影片。不过,投资毕竟还是制作之外的合作,哪怕是演员参与演出,都还只是通过表演诠释导演思想。编与导的跨两岸合作,则是实实在在的观念碰撞、思想交流。
实际上,限于两岸经济社会不同的发展状态,彼此了解、理解存在差异再正常不过。这也正是本届金马奖,在大陆叫好又叫座的《让子弹飞》战绩不佳,受到很多好评的《钢的琴》毫无斩获的重要原因——如何让台湾人理解一个东北下岗工人的伤痛与挣扎?不想,《到阜阳六百里》、《金城小子》等虽是低成本文艺片、纪录片,却无意间因为触碰两岸民众最深层的情感而融通。
《到阜阳六百里》被誉为连上海人可能都拍不出的地道大陆故事。导演兼编剧的邓勇星坦承,要感谢秦海璐加入。秦海璐本来是受邀参与演出,她和导演一席谈,使导演改变了想法,又重写剧本,最后形成了这部距离600里却不能常回家的故事。邓勇星说,“我们在上海工作多年,往返两岸也是回家的心情。”编剧10年的杨南倩也表示,台湾人常在上海与台湾飞来飞去,大陆人对过年回家春运的看重让她心有所感,所以写这个剧本,赋予大陆很多人回家不一样的意义。大陆演员唐群以《到阜阳六百里》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68岁的她表示,在和台湾电影人合作时,完全没有沟通障碍。“台湾已经沉淀下来,上海还有一点浮躁”,拍这场戏,她觉得自己从导演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拍摄《金城小子》时,姚宏易在刘小东的家乡辽宁金城,呆了快半年时间。从温暖的台湾来到寒冷的东北,姚宏易用自己的视角诠释了这段离家30年后的回乡故事。推介说,“面对物事人非,一个艺术家怎样将地老天荒定格?”著名导演侯孝贤却表示,这部纪录片最打动他的是结尾处,刘小东与年迈父母同桌吃饭的情景。这部纪录片聚焦的是画家对生命的理解、对故乡与玩伴的复杂情感。刘小东说,拍摄的4个多月里,他们把台湾人的美带到东北,而东北则把人和人的热度还给他们。四个月,生活紧张而充满艺术激情,他非常珍惜每一分钟的发现与惊喜。
当然,华人电影人的盛会也少不了彼此的惺惺相惜。本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刘德华以“我自己付钱拿影帝”的开场白,让全场笑翻,却也道出了电影人景气低迷时的苦衷。刘德华自己投资拍《桃姐》;台湾导演魏德圣被称为疯了,在市场这么不景气的情况,却投入7亿新台币拍《赛德克·巴莱》;而与之相似的是年轻导演张猛拍《钢的琴》,艰难时只剩下47块人民币,男女主角全部在没有片酬的情况下友情出演……电影人对于理想的执着,同样是相通的。
“十几年前台湾电影最低迷的时候是怎么撑过去的,现在是香港电影最低迷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些人可以撑过去,达到和你们一样的目标!”刘德华这段感性发言恐怕比他超过90度的大鞠躬更能击中电影人的心。用心合作,共度难关,应该是这届金马奖不绝如缕的娓娓余音。(记者 孙立极 王连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