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海观澜:漳台农业交流走向高新技术合作

2011年11月30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漳州11月30日电 题:漳台农业交流走向高新技术合作

  中新社记者 林国瑞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花卉博览会正在福建省漳州市开展。这一突出对台、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业经贸盛会,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及海内外的1200多家企业和众多客商参展,其中包括台湾272家企业和800多名业界人士。

  本届盛会期间,占地约55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两岸“农业硅谷”在漳州揭牌,其中两大先导性项目——海峡两岸(漳州)食用菌生物科技产业园、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检验检疫隔离保税区,同时动工建设。

  漳州市农业部门人士30日对中新社记者称,“农业硅谷”将凝聚两岸农业科研力量,以科技创新区为龙头,产业示范区为载体,辐射带动区为导向,形成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驱动、辐射示范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建成海峡两岸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处于同一纬度,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结构和作物生长节律等基本相同,一直以来是大陆对台农业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陆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第一大规模台资农业企业、第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都诞生于此。而今,漳州对台农业交流已从简单贸易走向高新技术合作,并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向纵深发展的路向,清晰呈现。

  回顾漳台农业交流历程,漳州市副市长谢毅泰作如下五方面解读:

  一是突出载体打造。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一批重要载体的建设完善,不断拓展两岸农业合作空间。仅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目前吸引近300家台资企业落户,年产值近30亿元人民币。

  二是突出平台拓展。起始于1999年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是大陆首次冠以“海峡两岸”为名的农业合作经贸活动,开创两岸花卉交流和联办花事盛会的先河;2009年首次拓展提升为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逐步形成“北有中国农交会,南有海峡农博会”的格局。

  三是突出产业对接。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禽畜、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漳台农业在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取得新突破,实现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突出模式创新。在大陆设立首个台湾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联社,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率先示范;加强与台湾有关农业团体交流合作,互设“联络处”,建立日常工作联系机制,推动漳台农业合作交流常态化。

  五是突出环境优化。有效落实系列惠台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在福建省率先把台湾优秀人才纳入市优秀评选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围,率先在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小组、聘请涉台案件陪审员、调解员等,让在漳创业生活的台商台胞有归属感。

  据官方统计,至今,漳州已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1043个,实际利用台资8.97亿美元,位居大陆第一,成为大陆台商投资农业密集区和首选地;引进台湾农业良种1700多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有100多种,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引进台湾各种先进农业加工设备5000多台(套),农业种养加工技术近800项。

  谢毅泰表示,漳台农业合作不仅实现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型,也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市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1700多个,固定资产总值70多亿元人民币,带动农户50多万户。2011年前9个月,该市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出口货值达22.87亿美元,占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40%。(完)

分享按钮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