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厦门特区30年:两岸交流合作 厦门当排头兵

2011年12月13日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厦门12月13日电 题:两岸交流合作 厦门当“排头兵”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对于厦门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信仲来说,被誉为两岸民众往来“黄金通道”的厦金航线,是最熟悉不过了。

  2009年7月10日,当他像往常一样从金门搭乘“小三通”客轮返回厦门时,意外成为该航线第400万名旅客。回忆起这一幸运往事,2003年就来厦门投资创办日月谷温泉度假村的陈信仲心里还乐滋滋的。

  陈信仲是这条黄金航线的常客,记不清自己至今已走了多少趟,但他清楚记得厦金航线飞速发展的历程:出入境旅客人数首破100万人次,用了4年8个月时间;第二个100万人次,用了1年6个多月时间;第三个100万人次,用了1年4个多月时间;第四个100万人次,则仅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到今年9月,厦金航线共运送旅客680万人次。

  “短短几年时间,就出入如此巨大的旅客人数,足以说明‘小三通’深受两岸民众特别是台胞的欢迎。”陈信仲说。

  厦金“小三通”直航,是中断50多年的两岸海上直航实现的历史性突破;两岸“大三通”开启之后,厦门水到渠成被列为两岸包机直航点、海上直航口岸、率先实现“大三通”的口岸之一。

  “厦金直航是两岸‘大三通’的开拓者和试验田,为两岸实现‘大三通’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国际邮轮中心)总经理蔡培植说,两岸航班对等、船舶运率对等、船舶挂旗方式和落地便捷签注、定期协商等都是先在“小三通”逐步实现后copy到“大三通”沿用。

  2001年开通的厦金航线,只是厦门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一个缩影。而厦门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扮演开拓者角色,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和中央政府赋予历史重任。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大陆第一个台商投资区在厦门海沧成立;随后,厦门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先后诞生。至今,大陆四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厦门有其三。

  设立台商投资区之后,厦门充分利用所享有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大陆率先颁布施行地方性法规《台商投资保护条例》,并在大陆第一个成立台商协会和台商会馆,设立台商投诉中心,为台商在厦投资兴业、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厦门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807个,合同利用台资逾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近78亿美元。目前,台湾百大企业中,在厦门投资的有20余家,台湾光电企业4巨头就有3家落户厦门;在厦台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厦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左右,台湾已成为厦门利用外资的第二大主要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方面,厦门也担当了诸多先行探路的重任。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黄国彬介绍说,福建居民经厦赴金门、澎湖游分别于2004年、2007年获准开通;2008年12月获准率先试点开展在厦暂住一年以上人员赴金门游;2011年6月成为大陆赴台游自由行首批三个试点城市之一。

  两岸交流合作的厦门先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诸如2005年8月,中国国民党台中市党部组团访问厦门,首开国共两党基层党际交流先河;2008年2月,在厦5位台胞担任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首开大陆先河;2008年,台湾富邦金控入股厦门商业银行,成为第一家台资金融机构参股大陆银行;2010年,厦门获准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

  因台而设的厦门经济特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排头兵”。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表示,厦门将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大陆对台贸易中心建设,努力当好两岸交流合作的“排头兵”。(完)

分享按钮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