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严安林:两岸两会的历史地位值得高度肯定

2011年12月20日 10:5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时值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华广网17日刊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严安林的文章,评价两岸两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12月16日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也是台湾海基会成立21周年,更是两岸两会接触交流20年,如果以两岸新加坡会谈计算,两会的协商也已经有18年之久。两会在台湾海峡这个特殊的关系里,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两会接触与协商成果丰硕成就突出

  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后,为了处理两岸关系中日益增多的经济与民间事务,1991年12月大陆成立了海协会,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担任首届会长。两岸两会自成立起,就展开各方面的接触交流,迄今已有20年。回顾这20年的接触与协商历程,不能不说两会的成就还是比较甚至是相当突出,协商成果丰硕。

  1、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人员在香港举行会晤与协商,事后又经过函电往来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要点有二:一是双方都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二是双方承诺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在未来走向统一。这共识在2000年被苏起命名为“九二共识”,之所以称之为“共识”,是因为双方并没有签署书面协议。

  2、“汪辜会谈”迈出两会正式协商第一步,也是两岸关系一大步。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汪辜会谈”,签署4项协议,标志着两岸官方授权的民间团体走出了正式协商的重要一步,媒体以“汪辜一小步,两岸关系一大步”来形容两会首次会谈。

  3、汪辜上海会晤开启海基会董事长首次大陆行。1998年10月,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率领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与北京,在上海举行“汪辜会晤”并达成邀请汪道涵访台等4点“共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辜振甫董事长。

  4、第二次“陈江会”开启海协会会长首次台湾行。2008年下半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参加第二次“陈江会”,是为大陆受权团体负责人首次访台,台地区湾领导人马英九会见了陈云林会长。

  5、两会签署20项协议解决了两岸交流中衍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解决两岸三通问题的一系列协议,真正体现了两会协商以民为本的根本原则,推动了两岸大交流、大发展与大合作时代的来临。

  6、两会在保护台商权益、密切两岸经济合作上贡献良多。最突出的事例是两会签署的ECFA,实现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

  7、两会协商制度化巩固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上台后,由于两岸在“九二共识”上取得了共同的认知,两岸两会协商在因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一边一国论”中止近10年后得到恢复,而且实现了接触交流与协商谈判的制度化,也巩固、发展与深化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二、两会发挥作用根基于共同的认同——“九二共识”

  任何对话与协商都需要一个基础,两会的接触协商也不例外,“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对话的必备条件与必要的基础。因为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了共同认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两会在新加坡便举行首次“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但也因为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两会协商的基础被破坏,两会的接触与协商被迫中止了近10年。因为马英九团队认同“九二共识”,2008年5月以来两会便进行了7次“陈江会”,两岸关系便取得包括三通在内的突破性的进展。而如果“九二共识”的基础被侵蚀,不仅两会协商便将被迫中止,而且两会的接触也会产生困难。

  三、两岸两会在未来的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

  在两岸政治分歧没有解决、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没有确定之前,在两岸官方之间尚不能直接对话与接触的情况下,作为官方的“白手套”的两会的地位与作用就无可替代。尤其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两会的作用与功能只会越来越大,两会需要协商的议题还是相当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是千头万绪,从而两会的未来也将一定大有前途,当然,这还是取决于两会必须保持其接触与协商的基础——“九二共识”。有了“九二共识”,就有了两会协商的辉煌未来,也就有了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的保障!这一点,两岸关系2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证明,两会接触与协商的断断续续的历史也已经证明!(严安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