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2011——见微知著看两岸

2011年12月27日 14:42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中国大陆“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实施元年,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方向继续稳步推进。

  自2008年两岸恢复正常交往以来,三年多和平发展所积蓄的能量,使得2011年两岸在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2011年1月1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早收计划正式实施,带动两岸经贸合作迈进了新时代。截至10月份,台湾出口大陆享受优惠关税的产品共2万4千多批次,关税优惠1.02亿美元。受惠于ECFA,台湾多个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以台湾渔业为例,具有代表性的石斑鱼和秋刀鱼出口大陆的增长率分别超过了300%和1000%。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时事评论员游梓翔表示, ECFA早收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台湾产品对大陆的出口,不仅惠及面广,而且成效显著。游梓翔说:“有了ECFA之后,等于是把本来已有的两岸经济交流,再外加了一个激励的因素。ECFA(使台湾)在两岸经济合作的项目取得一张门票,这张门票等于一个个绿色的通道。”

  随着绿色通道的开启,作为ECFA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全面启动了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朱磊表示,早收计划标志着ECFA的实施刚开了个头,好戏、重头戏还在后头。朱磊说:“两岸的早收清单一共是800多项的货品。从服务项目来讲,目前进入早收清单占整个的不到7%,你可以想见如果把整个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开放,效益会有多大。未来(ECFA)对于两岸贸易,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经济竞争力,还有台湾的广大的农民,劳工以及中小企业,都会有很多的好处。”

  如果说ECFA的实施空前活跃了两岸经贸往来,那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则继续给台湾的旅游业和消费经济注入巨大的活力。仅2011年一年大陆游客购买台湾凤梨酥的消费额就达到了300多亿元新台币,相当于五年前的20倍。游梓翔说:“因为大陆观光客而创造的,有的地方就是起死回生,因为有的大陆观光客来,它创造了一个新的局面,所以我觉得对于台湾从事观光旅游或者相关周边产业的人来说,大陆观光客对他们不仅是一个经济数字,根本就是一个行业前景的改变。”

  2011年,在一系列经济数字屡创新高的同时,两岸在文化和人员交流方面也实现了许多历史性的突破。

  6月至7月,具有“画中兰亭”美誉的中国古代书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特展”在台北举行,分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跨越了360多年的历史时空首次合璧。破碎国宝的完整亮相,不但标志着两岸在文化交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也象征着两岸文化血脉的一次团聚。朱磊说:“文化的交融也会带动心灵和情感的认同和交流。既然《富春山居图》可以合璧展出,可以合在一起,那么两岸能不能重新团圆呢,这个也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

  2011年 7月,“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盛大展开,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接见两岸青年代表时表示,“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也表示,“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基础在民间、动力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相比以上的重要成果,2011年,陆资赴台投资、陆生赴台就读、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等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效果仍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从微小的事情做起,不断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杨毅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刚刚走过两三年的历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整个历程长河中来看,可能是一段不长的时间,但是短短的三年已经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我想,见微知著,由此可以看到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美好的前景,两岸同胞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这个进程向前发展。”

  正如杨毅所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给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珍惜并巩固得来不易的成果,进一步为两岸关系稳健发展打造更坚实的基础,同时让这种和平宏利惠及更多的两岸民众,将是两岸之间不容逆转的发展方向。(记者 李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