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第一现场:两岸共推文创产业 台湾画廊拓大陆市场

2011年12月29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两岸共推文创产业 台湾画廊拓大陆市场

  中新社记者 郑巧

  “在这里,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负责人李宜霖说。这位来自台湾的35岁青年,已扎根坐落于京郊的798艺术区整整四年,为父亲创办的画廊开拓大陆市场。位于台北市建国南路的亚洲艺术中心总部,则即将迎来30周年纪念日。

  除了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亚洲艺术中心,798艺术区还有八大画廊、新时代画廊、山艺术等台湾画廊的影子。这里最初是一家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无线电器材厂,建筑多为东德的包浩斯风格,简洁朴实。后来无线电器厂逐渐衰落,被一群“漂”在北京的艺术家们发现,他们将废弃的厂房变成中国当代艺术圣地,使798成为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北京发展文创产业的知名基地之一,因其声名远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游客前来一展身手和参观。

  台北、北京两地互动是优势

  “大陆近80%的画廊都在798,许多国外画廊在这里也有分支机构,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碰撞的国际平台,在这里能迅速掌握核心信息。”到大陆后,李宜霖常收到一些画廊开幕的邀请函,“这在以前的台湾不大会发生,因为资源有限,同业之间竞争很激烈。换句话说,这里的人心态更开放。”

  可以想见,李宜霖的开拓之路充满艰辛。大陆的中国当代艺术自2005年到2006年迎来井喷期,但亚洲艺术中心进入大陆的时间比较晚,很多知名艺术家较难争取到。画廊近三年才开始盈利,此前一直是投入远大于回报。

  台北与北京互动是亚洲艺术中心的优势所在。三年前,“和而不同——19位两岸艺术灵魂的兼容”艺术展曾在台北上演,为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观察两岸新生代艺术家创作的机会。

  手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营销管理硕士学位的李宜霖其实有更大野心。他要做的,不仅是连结两岸的艺术文化,而且还想将优秀华人艺术家推至欧美国际舞台,使他们能在世界崭露头角,“除了推介前卫的当代艺术,我们也关注一些能巧妙融合东西方文化、技法,最终呈现东方文化韵味的作品。这些回归传统,能体现‘新东方精神’的作品也许会比纯用‘政治符号’抓人眼球的作品更耐看。”

  两岸共推 文创产业迎来好时机

  亚洲艺术中心门外,签约艺术家华庆的红猩猩雕塑吸引着来往游客驻足合影。门内,大陆青年艺术家冯野的作品展正在展出。

  谈起初入大陆市场的困惑,李宜霖记忆犹新。他曾看到观众用手直接触摸画作、雕塑,“但我一直相信,观众是需要培养、引导的,近两年这种现象就少多了。”

  这些年,李宜霖在努力摸索、适应着两岸艺术家不同的行为、思维方式,“大陆近几十年发生的一连串重大变革,为艺术家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大陆艺术家的作品更具冲击力,而台湾艺术家对传统继承得更多,彼此还是有些不同。”

  在台湾,画廊与艺术家的合作比较单纯,要么独家代理,要么就是一次性合作,而大陆的合作方式则更多元化。有些签约艺术家甚至也会私下卖画,乱报价乱炒作,“这种方式不利于市场良性运作,所以我们一直只做独家或长期代理。”

  两年前,亚洲艺术中心的客户中,大陆人不到5%,但现在,这个比重增加到了15%。“大陆的收藏群正在迅速崛起,但不是很成熟。相对来说,台湾收藏家很多,素质相对较高。”李宜霖预估大陆出现大量的收藏家会在十几年后,因为更多的年轻人去国外接受教育,有了更高的文化修养,才会有更大的收藏需求。

  “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都十分重视,台湾的文创产业开始得比较早,台湾的画廊协会也已成立多年。”今年9月,北京画廊协会成立,李宜霖当选理事。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浪潮中,北京的协会将会获得政府补助,举办系列活动,“虽然这些都还在酝酿中,但把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提出,对我们非常有利。”这是李宜霖的最新看法。(完)

分享按钮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