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终能否当选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我只希望通过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让大家更加关注我们在做的事,希望两岸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做更多的事!”台湾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张平宜说。
新华社今年7月、8月先后长篇报道了两位长期在大陆从事公益事业的台湾同胞的事迹,其中一位就是在四川大凉山麻风病康复村捐资助学十余年的张平宜女士;另一位则是在山东资助超过150位贫困学生的台商刘竹承先生。
在中央电视台最近开展的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43组候选者中,只有他们两位是来自宝岛台湾。
1999年,时任《中国时报》记者的张平宜走访了四川、云南的几个麻风病康复村。在那些几乎与世隔绝的山乡“孤岛”,麻风病人的肢残贫病令她触目惊心,村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成为这位有2个孩子的母亲“放不下的挂念”。
第二年,张平宜决定离开新闻界,专心投入针对两岸麻风病人群体的公益行动。之后,她考察了大陆各地20多个麻风康复村,并最终“落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
十年间,张平宜奔走在台北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她在台湾募集善款,为大营盘小学建起了崭新的教室、宿舍和花园式校园,向孩子们发放奖学金和生活补助,还办起了营养餐……一路陪护这群特殊孩子茁壮成长,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个“台湾妈妈”赢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爱与尊敬。
“我今年在大陆已获了好几个奖,顶着光环,现在压力很大,总在想要怎么做得更好、做得更多一些。”张平宜日前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多年来一直希望在大营盘小学的基础上扩建初中,面向全凉山州18个麻风康复村招生,这个愿望今年9月终于实现了。
“现在学生总数达到了335人,跨县来就读的学生有70人,家不在大营盘村的孩子近百人。因此,我们助学、陪读的工作就大大增加了。”张平宜说,“这次入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并参加进来。或许有一天,我退下来了,会有人继续做下去。”
本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结果将于2012年春节前揭晓。67岁的刘竹承日前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入围“感动中国人物”令他有些意外,自己不在意最终得不得奖,只希望两岸同胞一起来帮助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们。
1998年,刘竹承到山东投资建厂,同时开始资助贫困学生,为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分别提供每人每月300元和500元的生活费。
说起自己资助的贫困生,自小就是孤儿的刘竹承既感慨又骄傲:“他们的家庭都很困难,有的父母患病或残疾,收入少得可怜。这些孩子真的很优秀,今年有学生保送上了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他们还特别懂事,有个学生在学校获得了奖学金,就发短信要我把资助他的钱给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来,刘竹承每年还捐款扶助潍坊、临沂当地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两岸一家亲,我们应该一起来,多帮助大陆农村生活还比较困难的人们,多帮助农村的孩子。”他对记者说,“我只要还能动,就会继续做下去,将来也会交代我女儿继续做。”(记者 陈键兴 陈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