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商界巨头挺"九二共识":张荣发为何打破沉默?

2012年01月05日 09:3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商界巨头挺“九二共识”:张荣发为何打破沉默?
台湾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月3日,台湾航运界龙头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与媒体餐叙。与选举有关的话题,岛内媒体自然不会放过。然而,对于“会支持哪一党候选人”这样的问题,张荣发并没有表态。

  餐叙中张荣发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的基础,“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台湾就没了”。台湾要生存会变得很困难,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2012年选举进入倒计时,工商界巨子打破沉默,力挺“九二共识”,立刻引发岛内各方关注。

  “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我无法认同。”

  张荣发的身份自然是重要因素。

  1927年出生的张荣发,在世界上享有“船王”美誉。经过近40年的打拼,其创办的长荣集团发展成为一个集海运、空运、内陆运输、货柜、酒店、制造等业务为一体的跨国企业。据保守估计,张荣发自有资产近20亿美元。不仅如此,张荣发仅有职校夜间部学历,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成功在岛内一直是现实版的励志故事。

  商业巨子在政商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张荣发是台湾本土企业家的代表,过去被视为绿色商人。2000年“大选”,一度力挺陈水扁,其出资成立的“国政研究中心”,曾是李登辉的重要智囊机构。据岛内媒体报道,临近2012“大选”,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曾希望拜会张荣发,却被拒绝。

  此番为何打破沉默,主动发声?1月3日,张荣发自己的说法是:有候选人“认为‘九二共识’不存在,我无法认同”。

  “如果没有站出来讲,可能会让台湾的经济受影响。”张荣发有感而发说,由于两岸有“九二共识”,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良好,陆客来台旅游、购物,大陆也来台购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对农民也有助益。

  张荣发强调,目前台湾形势之所以较为安定,其原因就是和大陆改善关系。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都应该坚守并加强“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对话的基础。

  “由‘九二共识’所支撑的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路线,是无法替代或抛弃的。”

  打破沉默的,张荣发不是第一个。

  据台湾媒体报道,随着2012台湾选举临近,岛内重量级企业家纷纷“发声”:

  1月2日,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樑在台湾各大报纸头版刊登广告表示,近年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务实协商,开创台湾人民安居乐业的大环境,缔造60年来两岸关系最好的和平时刻,“台湾不能再承受两岸关系停滞与不确定”……

  华邦电子董事长焦佑钧、正崴集团董事长郭台强在接受台湾《经济日报》专访时均表示,支持认同“九二共识”、两岸和平,这对企业经营有利。中国大陆是绝不能忽视的市场,两岸关系也不能再倒退……

  此前,公开支持认同“九二共识”和ECFA的企业家和工商团体负责人还有: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商业总会理事长张平沼等。

  这些企业大都不是传统定义上的“蓝色企业”,如今却不约而同发声。岛内舆论指出,这反映出的是企业界希望两岸关系继续良性发展的心声。

  1月3日出版的《联合晚报》特稿进一步分析指出:企业界是希望向社会阐明,由“九二共识”所支撑的这一条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路线,是无法替代或抛弃的,它一旦丧失将是台湾经济反转沉沦的劫难。

  “企业界不希望如今的政经结构,被一场选举莫名其妙地摧毁。”

  台工商界发声认同“九二共识”,背后的考量岛内舆论有分析。

  “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不是一张可以随意割裂的席子,它关系着台湾未来的荣枯。”《联合晚报》特稿指出,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石的“九二共识”更值得珍视。

  “企业界不希望如今的政经结构,被一场选举莫名其妙地摧毁。”《中国时报》发表社论说,两岸关系的和缓与签订各项协议及ECFA,都建立在“九二共识”上,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一旦倒退,原本来自大陆方面的经济活水,就可能逐渐干涸,台湾经济风险亦增高。企业界忧心的正是这点。“其实,这种忧虑亦在更为底层的做生意的升斗小民心头”。

  其实,究竟有没有“九二共识”?本来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台湾海基会日前举行年终记者会,展示当年“九二共识”的文件,董事长江丙坤、副董事长高孔廉同声强调“九二共识”是两会协商的基础,两岸和平、繁荣来之不易。高孔廉在1月2日再次指出,“九二共识”事实存在、无从辩论。

  可“九二共识”却一直是个话题。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至今不承认“九二共识”,强调“台湾共识”。岛内有分析文章指出,现在看来,要不要“九二共识”,很可能是2012选举的决战点。(本报记者 李炜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