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旅游界力推“慢”游:纾解压力 品味文化
提到武夷山,就会想到世界双遗产、大红袍、生态环境绝佳地……早已名声远播的武夷山,2011年底又来了一把大力推介,推介的是“慢”游理念。
“慢”游有什么不同?武夷山景区党工委副书记、活动具体负责人余泽岚说,“慢”游旨在倡导旅游休闲、健康度假,引导人们从传统看景为目的的“匆匆之旅”,逐渐转变为休闲体验型的“修身养性、静心感悟”的度假、低碳的“慢游之旅”。
武夷山的自然资源不能复制,可是在探索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武夷山遇到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如何不让旅游资源只是游客的“速食”?如何把旅游景区转型为休闲度假胜地?如何在发展旅游经济与景区保护间求得平衡?如何发展低碳的旅游经济?武夷山试图借助“慢”游理念的提出,悄然“变脸”。
“慢”游实际上对于游客来讲,是一种旅游方式的变化,因为“慢”游武夷山,可以不只为看山,还可以来森林浴,放松心情,或是在山间步道边,边品茶边听大红袍的故事。“慢”游对于业者来讲,是一种旅游概念的变化,意味着可以深度开发旅游资源,让游客一来再来。
事实上,与福建一水相隔的宝岛台湾,“慢”游也在升温。阿里山,有不少台湾人就是常客。我曾经在阿里山偶遇一对年轻夫妻,他们每年都回到阿里山住上三五天。就住在茶农的家里,采茶、品茶、聊茶。他们说,吸氧免费洗肺不说,也是纾解压力的不错方式。在他们看来,阿里山显然已经不只是一个景点而已。
“慢”游理念的提出,当然也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比方说可以体验大红袍制做或是泡制过程的茶屋。“慢”游理念的提出,跟近年来“慢”活理念的盛行也不无关系。“慢”活主张放慢节奏、让身心都得到放松。武夷山可以而且也应该提倡“慢”游,因为这里除了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茶文化、朱子文化、三教文化,可以细细的品味。(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