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会的“生活美学”:低薪时代的高调生活
低薪时代的来临,在台湾几乎已是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两岸同等资历的工薪阶层,收入差距已经在快速缩小。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的台湾民众仍能保有一种“高调生活”。这个高调,既指高格调的生活品质,也指人们在追求生活品质时的积极、高调态度。
而这样的“高调生活”,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与 “高收入”息息相关。其实不然。这种生活情调更多的是与台湾人的创意有关,而这种创意,则与人文环境的熏陶与浸润密不可分。台湾“文建会”大约在五六年前开始“生活美学”计划,如今,这个概念已经在台湾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埔里“18摄氏度巧克力工房”的手工巧克力,还是在台北开了数家连锁店的“瓦城”泰国料理,都源自曾经很不起眼的小小创意。在低薪时代中,许多人借由台式“高调生活”生发创意,然后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生活与工作相得益彰,互为表里,把生活活出创意,把创意变为商机,或许是台湾人最有价值的生活智慧。
一个社会的生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肉眼可见的硬件上。我接触到的台湾人,若论工资收入与居住环境,与大陆同胞处在差不多的水平。但是,他们多数人都很会玩也很爱玩。其中颇有热爱艺术、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当同龄的大陆青年在忙着攒钱买房娶媳妇的时候,他们在玩涂鸦、单车环岛或是周游列国。
这样“高调生活”的年轻人,在台湾比比皆是。对于“低薪”话题,他们在抱怨过后,表示并不会为了追求高薪而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事实上,台湾的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健保服务甚至可以让老人家没事去医院聊天交朋友。没有太多后顾之忧的台湾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心力过自己的“高调生活”。(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