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北京京剧名家赴台演出 李恩杰畅言国粹传承创新路

2012年03月04日 10:0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3月7日至11日,北京京剧名角谭孝曾、赵葆秀、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朱强、陈俊杰等将联袂赴台湾演出五大名剧。作为2012两岸城市互访——北京文化周的精华内容,“唱响之旅”将在宝岛掀起京剧热。

  已经来到台北的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国粹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自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吸收汉调及秦腔、梆子戏等古老艺术之精华,加以融合、锤炼、升华,达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巅峰。然而,芳华尽显的京剧在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短暂传统戏高潮后,如今经历着曲高和寡的困惑。

  “京剧是手工业时代的文化产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它和当下时代流行潮流并不那么合拍,与电影、电视剧、演唱会等相比,投入产出比差很多。”李恩杰一直在思考,如何准确理解和看待京剧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弘扬它、推动它。

  李恩杰认为,京剧面临市场萎缩的尴尬局面是很多文化产品都会面临的一般性问题。“毕竟,京剧不可能和工业化运作手段之下的演绎方式相提并论”。

  “从内涵到外延,京剧都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精粹。”李恩杰说,在坚守京剧文化内核的同时,京剧界也在探寻一种适应市场的传承方式,“不能颠覆,不能保守”。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为总,都得变,变才有进步。”而今,他的传世之作《霸王别姬》成为京剧传承与发展的最好典范。“高水平的传承对艺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李恩杰认为,要老戏新唱、也要推出新剧目。

  许多传统剧目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但文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与表演艺术的精美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表演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要创新编导乃至音乐、舞美、灯光等环节,全面提高剧目成活率和生命力。

  人们常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为北京京剧院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艺术财富。

  北京京剧院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2012“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战鼓已经敲响,国粹新秀有了比拼、提升技艺的舞台;而名流、中坚力量集结的“每周一星”演出将贯穿全年。

  “我们以崭新的方式推广京剧明星,保证了京剧人才香火延续。”李恩杰说,目前北京京剧院至少有50位可以担纲主角的年轻演员。许多优秀中青年演员有着很高的人气,“粉丝”众多。他们演绎的《杨门女将》《四郎探母》《伍子胥》等一批经典剧目始终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台上振兴、台下冷清”依然是京剧界面临的主要局面。

  京剧艺术持续发展,要在创新中走向大众。李恩杰认为,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创作要接近时代、接近生活、接近观众,让京剧接近青年人、接近观众;社会大众也要尊重传统艺术、抱有文化责任感。“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

  实际上,京剧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使它某种程度上依然芬芳馥郁。在北京的一些公园景区、小巷深处,还能不时听到京胡声声、丝弦共鸣,京剧爱好者在清晨、傍晚吊嗓子练声;在大学里,年轻学子的艺术热情令人感动;经典曲目依然一直保持着高人气……

  “京剧是活在舞台上和大众心中的,不能束之高阁,要放下身段,走进民众,雅俗共赏。”李恩杰说。

  2006年,中国政府部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至今已经走过6年。2011年起,北京将15个京剧剧目纳入到20所中小学课程里。

  李恩杰和他的团队开始更多关注电影档期、舞台演出市场、文化消费观念,希望从中取经。不过他很清楚:“把京剧拍成电影,是推动京剧发展的尝试,但戏曲和电影是有区别,前者只能作为推广辅助载体,舞台表演形式依然是根本。”

  此外,该院提出“北京京剧”品牌概念,策划了以“三驾马车”“九大头牌”“十五经典”为招牌的巡演活动,拟用一年时间在全球五十个城市,推出二百场演出,五十个展览,五十场讲座,谓之“唱响之旅”。此次赴台演出,就是“唱响之旅”的一部分。

  谈及两岸京剧界的合作交流,李恩杰认为,台湾对京剧的传承和保护、市场运作的方式,值得学习;而大陆对京剧的推陈出新、人才培养,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两岸京剧界应合力推动京剧发展,把中华民族的国粹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京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精神基因与文化记忆。”李恩杰说,在京剧的铿锵鼓点和悦耳弦音中,中华民族的艺术灵魂凝聚升华,浸润人心,何以不爱?

  (记者 任沁沁 张承志 邵燕辉)

【编辑:李伦】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