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医师:父母伴玩 App可变三岁以上儿童好家教
中新网3月26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家长对新的3C产品,掌握“时间管理”与“内容选择”,可以让它变成好的电子家教。
若是绝断地从小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不是杜绝“假性注意力缺损”或“假性自闭症”发生的最好方法?答案是否定的。
台湾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临床心理师谢明慧最常举的例子是,有个小病人的爸妈不准他看电视,家里也没电视;结果,全家外出时,“大家都盯路边橱窗里的电视看”。
谢明慧建议,孩子三岁之前,应禁玩平面计算机或手机游戏;但三岁以上的幼童“不必完全禁止”。
谢明慧认为,父母该做的是“陪孩子从事更多好玩的事”,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各式各样有趣的游戏和玩具,App程序不过是娱乐的一部分。
台湾天才领袖儿童发展中心执行长王宏哲表示,儿童没有自制力,父母不管理,“等于是在喂(电子)毒”,让儿童成瘾。
新科技并非一无是处。岛外研究曾举证,儿童三岁以上、由家长陪伴,能透过优质的动画节目、电子程序等,增进语言及数学能力。
譬如岛内发行儿童科学丛书的“小牛顿”,近三年开发多媒体版的杂志,“纸上谈兵”的科学实验,透过新版的杂志,让孩子立刻看得到“蓝色加黄色会变绿色”。
谢明慧表示,要为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选择不同软件;更重要的是,“它绝对不能取代父母的陪伴,反而更需要陪伴”。
王宏哲归纳出挑选App游戏的原则,比如“手动、画面不动”;内容闪动的画面,强迫孩子提早运用“追视”能力,会伤害视觉的专注力。
专家举例,数字、逻辑连连看、记忆翻翻卡、在复杂背景中寻找目标(威利在哪里)等静态的益智游戏,若以App呈现,可取代纸本游戏,环保又便于携带。
家长要当心的是,以可爱角色包装的暴力游戏。父母应该详读说明并“试玩”,不能任由孩子自行下载。此外,给3到6岁孩子的电子书,阅读器尺寸不能小于A4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