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闽台茶缘 茶文化成为两岸交流重要载体
笔者在台北驻点采访时认识不少来自福建的同行。虽然来自产茶胜地,但他们返闽时,往往也带点台湾茶回去,或送人,或自用。而台湾的朋友到了福建,基本也会买些当地的茶品尝一下,水土隔海,风味也就各有千秋。但相同的是,闽台两地历来都有以茶会友的传统,茶文化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载体。
闽台茶业同根同源。早在300多年前,福建人就把乌龙茶的品种、种植和制作技艺带到台湾。如今台湾拥有先进的茶叶精加工技术、茶叶机械设备制造技术、贸易营销理念,福建则多有珍贵的茶树品种资源、驰名中外的茶叶品牌,以及几十万的技能型茶农。两地茶乡有很强的互补性,茶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以前台茶以外销为导向,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地。近几年,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强,台湾茶开始进入大陆市场。两岸茶叶贸易列入ECFA早收清单目录后,从今年元月起关税降为零,包括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高山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日渐为大陆消费者熟知。
另一方面,近年来台湾本地茶叶的消费、生产和市场等也逐渐变化,满足台湾本岛消费的内销茶叶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如今岛内每年要喝掉约4.5万吨茶,其中需要进口约3万吨。正是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福建的茶产业积极拓展台湾茶叶市场。如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就在台湾成立高山茶叶生产基地,占地480亩,成为陆企在台种茶的吃螃蟹者。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台商也在福建开辟茶园,引进台湾茶种种植。仅在漳平,就有多达40家台湾茶企落户,建成大陆最大规模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并将制作加工后的茶叶再返销台湾。
尽管闽台茶产业合作日益密切,当前的交流还是呈现很多不足,有人将之称为“三多三少”:综合部门交流多,茶企茶农交流少;大型活动多,专业技术交流少;在大陆开展活动多,到台湾互动少。简而言之,目前仍然主要是台湾资本、技术的单向流入,两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待进一步深入。
事实上,福建茶业的土地、劳动力与台湾茶业的资本、技术只有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内,通过市场配置,引导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才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效用。为此有专家学者建议,要利用福建地缘优势,加快建立具有“共同市场”性质的合作实验区,推动闽台茶产业合作向深度发展。(任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