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口硬着头皮“抗韩”:不全等于“学韩”
日前,台“财政部”海关贸易统计显示,5月台湾出口继续衰退,衰减幅度约为6%。在上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台湾经济整体表现退步明显,其中出口增长率从第4名掉到第54名。台经济部门强调,今年前5个月的台湾出口成绩明显逊于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韩国。
面对严重的出口衰退,台经济界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抗韩流”。事实上,韩国几乎是台湾经济的参照物,马英九昔日的竞选口号也都要扯上韩国。世易时移,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韩如今正面临新一轮出口竞赛。而面对已将自己甩在身后的韩国,台湾人除了感慨“果然已非吴下阿蒙”,也只能硬着头皮力抗这股汹涌“韩流”。
存在感极强的“参照物”
浏览台湾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在经济、财经新闻中,韩国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从郭台铭、张忠谋等产业大佬到马英九、萧万长等政要,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拿韩国近年的经济发展、政策与台湾做比较。2008年台湾“大选”前,国民党就曾打出这样的竞选广告:“一切都在经济,韩国人懂,台湾‘政府’还没搞懂。”
把韩国当做主要竞争对手并非无的放矢,台湾的经济成长轨迹与韩国颇为类似,出口同是两地经济命脉。冷战时代,台湾与韩国处于两大阵营对抗前沿,不仅借着美国的援助实现经济起飞,台韩间的政治关系也相当密切。
另一方面,1992年台韩“断交”之后,两地则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状态。去年台韩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30亿美元,韩国是台湾第4大贸易伙伴,台湾则是韩国第6大贸易伙伴。同为“亚洲四小龙”,面对如此复杂的竞合关系,台湾人对韩国可谓爱恨交织。可惜对韩国来说,台湾早已被三星、现代、韩剧击败,他们眼中的对手,现在是日本。
天上地下“两重天”
民进党执政8年,台湾经济日益沉沦,以致民怨沸腾,马英九上台至今,经贸领域虽有ECFA等亮点,但出口持续衰退仍然为人诟病。与台湾出口的暗淡相比,韩国的亮眼表现直接刺痛了台湾。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今年1至4月韩国出口成长近1%,而台湾却衰退了4.7%。另外在对大陆出口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台湾对大陆出口减少了6.1%,韩国却成长了4.3%。虽然两地出口增幅均受到全球经济情势影响,但出口多元化程度较高的韩国,抗压能力比台湾要高出不少。
除了近期的出口增长数据,韩国的整体发展速度也已经将台湾甩在身后。2011年,台湾进出口贸易为5899亿美元,而韩国已经突破1兆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9大贸易国;去年的“国民所得”,韩国也以人均22489美元超过台湾的20139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韩国人均国民所得将达到65000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本月将成为第7个“20-50俱乐部”成员。所谓“20-50俱乐部”是指发达国家(地区)的“入门资格”,即人均国民所得达到2万美元(20K)以及总人口达到5000万。而面对这样一个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台湾的差距绝不仅在于人口。除了内部市场的狭小外,产业价值链短浅等因素,都让泥足深陷的台湾只能仰望越飞越高的韩国。
不见硝烟的战场
面对出口持续衰退的困境,谁能救台湾?广阔的大陆市场无疑是一个答案。特别是ECFA效应的持续发挥,正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蒙受其利。然而,大陆市场并非台湾的“自留地”,台湾厂商在大陆又遇到了老对手韩国。21世纪第一个10年间,大陆市场在韩国出口中所占比例从12%倍增为25%,而以前快速蹿升的台湾对大陆出口,却在2007年以后趋缓。特别是今年1月-4月,台湾对大陆出口更减少10.2%,令岛内企业界惊醒。台湾产品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被韩国挤压。
今年5月,中韩经贸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两国宣布正式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一消息对已陷于出口衰退的台湾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未来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彼此间的贸易额将大幅成长,台湾地区的进出口总量将受到直接影响。另外,ECFA签署后,台湾以外资进入大陆的跳板为自我定位,积极吸引外资赴台。但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妥,台湾这块跳板将失去吸引力。这或许是台湾从媒体到业界近期一直在号召“抗韩流”的根源所在。
“抗韩”不全等于“学韩”
面对来势汹汹的“韩流”,台湾要怎样应对才不会被“冻死”?台湾企业界与官方可谓费尽了脑筋。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认为,韩元对美元汇率低,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因此希望马“政府”考虑让新台币适度贬值。台当局则着眼于贸易拓展,5月底启动“101出口龙腾计划”,希望能挽救台湾出口。不过也有媒体认为,单纯拓展出口不能实质提升台湾竞争力,还是得向韩国学习,积极与东盟、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如此看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似乎是“抗韩”的好办法。
不过,日前有学者特别提出,台湾不宜学习韩国的发展模式。上周末,在“台湾经济发展研讨会”上,台湾“经研院副院长”龚明鑫表示,韩国将所有资源集中在少数企业上,虽然造就了三星这样的强势品牌,但并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另外,台湾对大陆出口成为台湾经济成长的最大来源,但长期以大陆为工厂为国际品牌代工,造成台企受制于人。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病,恐怕也不是简单照搬韩国经验就可以解决的。
导报记者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