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雨过后台湾防灾沙包成“另类公害”(图)
中新网6月2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几波大雨效应加上“泰利”雨量预报“狂扫”台湾,各地掀起“索取沙包潮”,风雨过后“散布”民间的数十万个沙包,不少被任意弃置,破坏环境且“流沙”有阻塞沟渠之虞,成为另类“公害”。
“这些沙包都是纳税人的辛苦钱,不应随便浪费!”台南市一名区长表示,每年风灾之后,都会有民众将沙包“用过即丢”,这种行为已违反废弃物清理法,可开罚1200至6000元,“想抓,但无从抓起,我们也很头痛!”
“泰利”袭台,民众受到媒体报导影响,掀起“索取沙包潮”;台南市去年共发出12万袋沙包,今年还没过完一半,就已“爆量”发出17万袋;桃园县也不遑多让,发出去近15万袋沙包。高雄发出6.9万多个。而台北市民众最近也淹怕了,这次原订一年存量的3万份沙包,在2天内索取一空,甚至追加发放。
台风过了,泡水沙包处理不易,面临数量庞大的回收工程,台北市府绷紧神经,台北市民政局昨天起要求区公所回收沙包。发出去的沙包“灾后”何去何从?各县市作法不一;高雄市怕民众把沙包随意弃置,均造册列管;多数县市则由民众保管,结果常被当废弃物弃置。台南、桃园路边昨都出现一堆废弃沙包,路过民众看了直摇头。
台南市水利局长李孟谚说,台南市每年都会编列预算与厂商签约,在各地就近制作沙包,交区公所转发民众;17万袋沙包约170万元,“用过即丢很浪费。”
台东市公所工务课长吕朝阳说,每个沙包平均成本要12元;“发出去的沙包拿回来的可能只有6、7成。”民众用过就丢,影响环境,公所还要花人力收回来。
沙包用量大,学者担心如果没有建置回收系统,可能造成环境二次伤害,甚至使淹水更严重。成大水利系主任詹钱登表示,沙包外袋很容易破损,放置在户外风吹日晒,几个月就会裂开来,沙将随着下次的大雨流到排水沟中。而排水沟里原本就有腐烂、具黏性的有机质,一旦与沙结合,将固着在排水沟里,没有挖出来就会影响排水。
成大防灾研究中心副主任臧运忠也认为,过去只有少数低洼地区使用沙包,比较没有后续处理问题,如今情况不同;沙包浸水后不易干,搬运也很重,久存会有霉味,政府应建置回收沙包机制,民众也不至于把沙包乱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