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青年创业辅导模式推出"福建版本"有备入闽
“台商2.0版本”正在进行交接棒,成为近年来我省许多台企中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一家家投资不大却新颖别致的小店,也在省内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些大都并非跟随父辈脚印而来的台湾青年创业者,宣示着台商投资大陆另一种新鲜血液的出现。虽然,大陆商机够大、两岸关系特殊,但这些资金并不富裕、经验也非老到的年轻人,怎么就能如此“施然”而来呢?
今年,台湾青年创业协会(简称“青创会”)首次将平台搭进大陆,在厦门成立了第一个大陆办事处,8月底,还将在福州设立第二个办事处。青创会大地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登旺说:“希望三年内能够达成预期目标,即每年给福建创造就业机会10万人,税收2亿元人民币以上。”台湾不一样的青年创业辅导机制,或许能给出问题的答案。
打破传统登陆模式
据台湾104资讯科技集团调查,目前,台湾人获得到大陆工作的机会,49.4%因公司外派,19.8%亲友推荐,12.5%通过人力银行,6.8%企业网路招募,4%通过猎头公司。尽管因为大陆经济崛起,机会越来越多,不少台湾青年都渴望到大陆创业、就业,但往往苦于缺乏相关资讯和渠道而颇费周折。因此,直接对接两岸的创业服务平台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104集团行销处协理陈力孑进一步解释,台商青年一代将近四成八是最近两年才首次登陆,明显晚于“中生代”。不过,相较于“中生代”大多数是因公司外派而登陆,“新生代”相对主动,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也更高,从事内需服务业比例渐增。
对于青年台商“西进”的热情渐起,许登旺认为,以往台资企业的登陆多为产业链关联模式,即龙头企业先登陆,从当地得到完整的配套服务后,岛内“卫星厂商”再跟进。“过去,小企业单打独斗登陆创业的成功几率并不高,青创会的进驻可以说弥补了这一中介平台的空白。”
许登旺表示,未来办事处将为青年台商到大陆投资创业提供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如创业初期的地点选择、人员配置、设备购买,以及办理工商登记、贷款等,都可得到完整的资讯和服务。而办事处也会将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优惠政策等讯息汇总整理后,通过青创会平台予以发布,让双方有效对接。没有把握的创业者,还可以通过青创会安排去大陆的相关行业实习,让创业风险降到最低。
复制台湾辅导机制
在这种一条龙的服务中,最让许登旺津津乐道的是台湾青年创业成功的辅导经验。
据介绍,台湾青创会1972年由台“行政院青辅会”辅导成立。初期是由一群获得青年创业贷款补助、且事业有成的青年企业家组成,后发展成岛内以辅导创业为宗旨,且成立最久、规模最大、资源最多的社团法人,拥有企业会员4500余家,会员企业年产值约3.5万亿元新台币。
具体辅导方式包括,青创会每年在台办1万多场培训活动,每年受训对象达3.5万名。培训老师有高校教师、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培训课程一般需要三个月,共35个学时。内容则涵盖创业前的基本知识,创业中需要具备的视野,创业后资金的筹措和运作,企业的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
完成培训课程,进入创业阶段,青创会也会全程跟踪服务。学员遇到问题随时可与其联系,寻求专家协助。青创会还协助取得银行创业贷款,利率仅为1.2%到1.8%,额度从100万元到5000万元新台币不等。近几年,每年获贷的创业企业近3000家,而还贷率也高达98%以上。
此外,青创会每年还会举办创业楷模选拔,表扬白手起家、刻苦坚毅的创业精神,台湾知名企业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远雄集团董事长赵藤雄都曾获此殊荣。每三个月,青创会还将创业者经营所面临的政策层面问题,向台有关部门提出建言及解决方案,成为部门与青年之间沟通的桥梁。
“福建的气候、人文、语言和经贸环境,与台湾非常相近,作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试水的第一站非常合适,青创会将会先集中力量深耕福建省。”许登旺希望把台湾的青年创业辅导机制完整地引入福建,让更多的青年台商抓住大陆蓬勃的商机。
本报记者 陈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