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察:遍地外来劳工的台湾 外来劳工是个问题
台北车站是台北市重要交通枢纽。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车站大厅里一下子涌进大约2万名印尼外劳。大家席地而坐,聊天聚餐。这是笃信回教的印尼外劳在庆祝开斋月。据台湾媒体报道,这样的“周日聚会”将持续到9月9日开斋月结束。
岛内遍地外劳
事实上,今天的台湾已经遍地外籍劳工,只是平时他们散落在街头巷陌或工地厂棚,无人注意。此次为庆祝开斋月,2万人齐聚台北车站,阵仗如此之大,才凸显台湾的外劳竟然这么多!
台湾经济起飞后,低薪的体力劳动已经很难招到本地工人。上世纪90年代,台湾开始输入外劳。这些外劳基本上来自东南亚,包括泰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尼都是输出国。其中,印尼外劳的比重越来越大。女性外劳主要从事家庭看护,男性外劳多做建筑或手工业。
外劳的工作也是风水轮流转。前些年,从事看护工作的菲律宾佣人非常紧俏。她们不仅工钱越要越高,还经常挑工作,近年能吃苦、服从度高的印尼女佣渐渐取代菲佣,主导了家庭看护的市场。
现在,很难说清台湾究竟有多少外劳,因为除了登记在册的数十万劳工,还有数不清的外劳“黑工”。
让人欢喜让人忧
没人照顾老人,外劳可以代理;地铁施工脏苦累,外劳愿意做;父母忙到不能接送小孩去学校,雇个外劳解决问题。外劳解决了雇主的困难,同时也带来烦恼。
雇主与外劳的争端从来就没断过。有多起台湾雇主指责受到外劳虐待;也有雇主被诉不当用工;还有名人雇用的外劳偷偷“落跑”,不仅丢下工作没做完,还让雇主被媒体曝光,不堪其扰。
照顾小孩的外劳尽职尽责,却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和对人呼来喝去不尊重。还有少数例子表明,外劳会造成儿童各种语言能力障碍,包括发音不准、词汇不足、语法结构混乱和语言交谈困难等。
系统管理缺失
外劳引起的问题从未得到彻底解决。分析指出,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系统的外劳政策。
有“立委”指出,外劳在新的环境里开始工作,理应事先调适并得到辅导,但劳务部门在此根本没有着力,而是把所有风险加诸雇主和劳工个体,让双方承受的压力都很大。
引入外劳的机制也有待改善。以家庭看护为例,台湾进入老龄社会,需要看护的家庭何止几万个,但是按现行标准,有资格合法聘请外劳的家庭不过数千。刚性需求鼓励了非法聘用外劳“黑工”,随之衍生出连串矛盾。
岛内舆论指出,当局唯恐在劳工议题上有所闪失,影响支持率,才迟迟不通盘检讨外劳政策,但外劳问题已然不是个案,施政当以“民之所好好之”,有什么可犹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