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记者节:感受岛内记者“生存不易”
9月1日是台湾记者节,对台湾上万媒体从业者来说,并没有“过节”的概念,诸多记者只能“苦中作乐”,在工作岗位上欢度节日。
比救灾员跑得还快
台湾24小时播出的新闻电视台有七八家,加上近来各式网络媒体的热络,记者除了跟进报道当天的大新闻外,还有所谓“独家”的压力。中天电视台的黄惠婷说:“一个礼拜我们要有两条的独家(新闻),除了跟大家跑(同样的)新闻外,还要想其他比较有趣的新鲜议题。”
而在资深记者洪肇君看来,因为台湾小、媒体多,往往记者分工很细,所跑辖区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要出动,所以一些突发事件场合,一定是记者比消防员、救灾员到得快。台湾媒体从业人员机动性强,现场掌控能力好,能在最短时间找到关系人,了解事情进展。“一些社会案件,比检调人员更了解情况往往是常态!”洪肇君介绍。而近来,台湾诸多涉贪、涉黑案件,源头都是记者的报道,包括最近热极一时的林益世贪污案。
与采访对象相互利用
以台湾最为热门的政治线记者工作为例,和其他大众读者一样,跑政治新闻的记者们上班前,要先看当天的报纸,做好功课,然后赶往新闻最前线。“中广”资深时政记者缪宇纶说,媒体记者与采访对象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在政治线更是如此。记者和采访对象互动频繁,时间久了,熟人熟面,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缪宇纶具体说,在台湾,采访对象尤其是政界的采访对象,和记者之间与其说是相互尊重,不如说是相互利用。因为对记者来说,记者需要report(报道素材),被采访人需要媒体去传达信息,进而达到他所需要的目的。
压力增大 薪水降低
据洪肇君介绍,和他从业初期相比,现在“新闻新鲜人”起薪不但没有提高,反而略有下降。20多年前,他初当记者,月薪近5万元(新台币,下同),而现在的新人起薪反倒降至2.8万至3.5万元,从业压力却大了许多。
洪肇君介绍,他读书时,台湾仅有7所院校开设新闻系,而今台湾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新闻科系,培养了大批新闻科系学生。新闻科系学生除了进入新闻单位,还从事广告、公关、宣传等岗位外,还有很多透过新闻单位的历练,进入政坛、文化界等各行各业。目前,台湾各界都活跃着新闻人,“副总统”吴敦义、马英九最信任的友人金溥聪、“金牌”制作人王伟忠等,都是新闻专业出身。(记者 张燕娟) (《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