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者:松绑陆生政策有利解决台湾人才问题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石正方8月31日在华广网刊文指出,开放招收陆生,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不只是平衡高教市场供需失衡,促进其“亚太高教中心”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其人才危机问题。松绑相关政策,扩大陆生赴台就读对于解决台湾人才困境有莫大助益。
全文摘编如下:
自2011年台湾高校正式招收陆生就读学位,现今已进入第二个年头。由于受到“陆生法案”之“三限六不”的束缚,陆生赴台未如预期,2011年只有933位陆生赴台就学,不及招生计划的一半;今年略有好转但仍没有大起色。面对连续两届招生的萧条景况,台湾高校纷纷呼吁当局尽快松绑相关法规,扩大招收陆生。不久前,针对陆生纳入健保议题,蓝绿阵营皆有所表态。先是民进党籍“立委”吴秉叡表示拟提案修法将在台居留超过6个月的就读台湾大专院校的陆生纳入“全民健康保险”,以为陆生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但吴秉睿的主张,却引发民进党内部争议,最终被苏贞昌喊停);紧接着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指示相关部门通盘检讨陆生就读政策包括陆生纳入健保以及检讨松绑陆生“三限六不”等法令;另据台湾《旺报》报道,国民党“立委”丁守中近日表示将提案修改“全民健保法”第9条,让在台就学满6个月的大陆学生可参加全民健保。
事实上,陆生在台就读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不只是陆生不得与侨生和外籍生同等享有台湾引以为傲、彰显社会公平的“全民健保”,而更多的是体现在“三限六不”。“三限六不”是2010年8月台湾当局针对开放陆生赴台就读所立的“陆生法案”的主要内容,“三限”即限制采认的高等学校,只认可学术声望卓著、办学质量绩优的陆校;限制陆生总量,以台招生总量的0.5%至1%,约1000至2000名为原则;限制医事学历采认;“六不”即不加分优待、不影响岛内招生名额(将以外加名额方式办理)、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期间工作、不会有在台就业问题(毕业立即“出境”)、不得报考公职、安全考试等。在“三限六不”条款的严苛限制下,陆生赴台就读意愿严重受挫,两年来,台湾高校招收陆生连连遇冷。
实际上,陆生赴台就读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结出的果实。从台湾的诉求来看,开启招收陆生,主要是为了打造“亚太高等教育中心”,因应台湾高教产业化需求。近年来,台湾高教资源过剩,面临台湾少子化危机所致招生不足的挑战。而日益成长进步的大陆,对台湾教育产业而言,无疑是诱因十足、值得努力开拓的新市场。
近年来,随着台湾经济的日渐衰落,台湾的人才外流、人才断层等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之一。日前台当局行政团队成员管中闵表示,台湾地区再不解决人才困境,不出3至5年,将沦为三流;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台湾人才不转型,产业就不太可能转型,而早在去年马英九就曾公开表示“台湾人才流失已成为 ‘国安问题’”。剖析台湾的人才问题,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观点,但不外乎教育体制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及国际人才竞逐失利等。开放招收陆生,对于台湾的重要意义不只是平衡高教市场供需失衡,促进其“亚太高教中心”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其人才危机问题。松绑相关政策,扩大陆生赴台就读对于解决台湾人才困境有莫大助益。
其一,吸引陆生赴台就读,并予以公平待遇,有利于改善台湾人才流失所造成的人才赤字的被动局面。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大陆在吸引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对于台湾人才的吸引在待遇和政策门槛方面都予以倾斜,加之大陆经济繁荣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台湾的中高阶人才形成极大吸引力。而台湾虽自1990年代初就开始制定吸引大陆科技人才的规划,但是由于岛内政治生态影响,对大陆抱有防范心态等,致使在吸引大陆人才方面一直无所作为。几年来开放招收陆生,也主要是从高教产业化的利益考量,因而依旧重重设限,如不允许陆生打工、就业等,实际上限制了大陆人才的流入,造成台湾在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中“净流出”的局面难以改善。
其二,长期以来岛内教育资源过剩,扩大招生等导致低竞争度下高校人才总体质量下降,加之对海外人才在就业政策方面的限制等——过度的保护不利于人才竞争力的培养。而扩大招收陆生,并开放陆生有偿打工、担任研究助理、参与证照考试、领取奖学金,以及学成在当地就业等,有利于改善岛内人才竞争环境,提升人才竞争力,此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同时,也有利于创建两岸青年人交流交往的宽松环境,为两岸深化合作、共创双赢积累人脉基础。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人才体制、政策、制度优劣的较量。台湾要解决迫在眉睫的人才危机,不妨着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从松绑陆生政策、扩大招收陆生做起,另外,在承认大陆高校学历,开放台湾学子赴大陆就学方面也应如此。总之,只有祛除消极的保护主义和封闭主义,秉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方能有效应对竞争和挑战。(石正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