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学者直抒己见 破解政治难题需要政策创新

2012年09月04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全国台湾研究会近日在京主办的“两岸关系:共识累积与政策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表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除了诚意沟通、不断厚植“两岸一家人”的战略互信观念,更有赖于两岸人民发挥聪明才智,与时俱进,突破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政策创新。

  “两岸一国”寻求共识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对此解读为,这是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宣示后,“首次就一中原则或者一中框架,提出的重大政策创新。”一方面是为了调整因应岛内部分人“对一中原则的污名化”,一方面也是希望“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对此阐述说,下一步要努力推动两岸双方在维护一中框架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实现“两岸同属一国”的法律化,从制度上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与成果不可逆。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另一位副所长张冠华分析认为,ECFA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中的重要制度创新。在当前的两岸环境下,双方能够在ECFA签署中完成既合乎国际规则、适应现阶段两岸关系,又能照顾各方利益群体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而且取得双方主流民意的认可,弥足珍贵。ECFA设计的理念、政策思路与实践方式,对于未来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朱新民表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后续政策创新,他个人更看重两岸互相开放媒体的意义,即让两岸人民在信息的接触与了解上更透明、更直接、更真实、更正确,以免被局部、负面、主观的东西误导与扭曲。他建议,为了减少双方的疑虑,可以采取试点,以逐步开放城市对城市的方式来管理,而且考虑文字媒体优先。

  军事互信循序渐进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俞新天建议说,在回应台湾民众“扩大国际空间”的要求上,下一步可以考虑放宽部分政策,比如两岸可以共同向驻在国举办中华文化和文物的展览,影视和舞台演出等;两岸企业在国外开展贸易、投资活动时,两岸驻外机构可以联手帮助了解环境,开拓机会,保护权益;除了已有的护侨、撤侨方面的合作,对于两岸在外国的留学生、旅游者和各种社会文化交流人员,两岸驻外机构也可以共同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

  由于台海之间尚未结束敌对状态,开展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所所长严安林建议,以前瞻的眼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军事安全框架。他表示,框架内容应该包括军事人员交流、非传统安全合作、危机管控机制、展现善意的军事动作以及建立避免冲突的行为准则等,应通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式给予推动。

  废除旧规民间先行

  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说,上述所有政策创新与建议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先革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政策。如岛内《两岸关系条例》中处罚台胞在大陆任职的规定,《条例》中有关陆客、陆生、陆资的不公平、不公正甚至侵犯人权的限制等等。

  厦门大学台研院院长刘国深建议,政策上可以引入两岸民间社会的力量参与两岸治理。两岸公权力部门可以透过两岸两会等渠道,建立一些共同治理平台,如在平潭,以“共同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透过民间社会组织向两岸民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诸如此类的措施,可以解决两岸终局政治安排完成前的共同事务需求。本报记者 任成琦

【编辑:王义铭】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