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商谋划产业“二转三”
中新社南通9月6日电 题:大陆台商谋划产业“二转三”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台商“抱团”集思广益,台企联“喊话”提振信心,在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各方都在想法设法协助大陆台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作为大陆台商最重要的协会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郭山辉,6日就向出席“2012台商产业转型峰会”的与会者“喊话”:“大陆是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以台商20多年来在这里的创业经验,完全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再创第二个春天。”
前有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产业阵地转移论”,后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的“一如既往支持说”,可如何转、朝哪儿转、怎么转,仍是个深刻的命题,颇有点转好了风生水起,不转或转错了满盘皆输的生存意味在里面。
对此,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刘璟芳深有体会。她察觉到,现在每次遇到台商聚会场合,都会发现从事制造业的台商处境艰难,但从事服务业的台商,尤其是餐饮业者,正好搭上起飞中的大陆内需市场,许多人都赚钱,让人羡慕。可说起从第二产业(制造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却也并非易事。
诀窍何在?记者在采访中,也听闻诸多成功台商的经验之谈,或可借鉴。
上海丽婴房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彦称:“调整和转变无时不刻。”从初入大陆和自己竞争,到国际品牌入驻后的产品升级,直至现阶段大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积极应对。
李彦认为,转型一直都在,而调整就要放弃一些成长,多加强“内功”,“冬天来了就该休息,而不是去种植”。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在上海市台商协会副会长、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安的眼中,经营者拼命往前冲而不回头看,是非常危险的。“产业升级究竟从哪里开始,并不是东部租金贵了就单纯地往西走,这好比每个人的成长,关键看基础有没有扎好,根有没有扎深。”
对此深以为然的,也包括刘璟芳。她说,大陆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即使内迁,也必须考虑产业转型的问题。台企本身要加强研发能力,增强品牌意识,拓展大陆销售市场。她还建议台商可选择时机投资大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谋求更大的发展。
或许就像江丙坤当日所言,企业生命无穷,能不能发展就看经营者的态度。“每一个人都要做好功课,了解全世界的趋势,做好自己的准备,做好各种创新研发,如此才能渡过难关。”
而王在希则传递出更为乐观的信号:“海峡两岸有识之士都看到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是未来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两岸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共同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取得双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