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两岸建货币清算机制 经合迈入新境界
两岸日前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未来两岸货币可以直接交易。《海峡导报》6日刊载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潘锡堂的评论文章指出,这对于人民币的全球化、台湾金融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均深具正面意义;而且两岸金融交流与制度化经济合作,也将迈入新的境界。
全文摘编如下:
各界殷切期盼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尽速建立,主要是近年来两岸之间的人流、物流、金流快速扩张,衍生对货币汇兑的庞大需求,新台币和人民币不能直接兑换,徒增换汇成本和汇兑风险。因此,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之建立,可以解决现存两岸经贸与投资往来,对人民币需求与供给的问题。它让原本要透过美元“转一手”的两岸经贸,可直接结汇交易;业界估计因而省下的费用及规避的风险,从数百亿到上千亿元新台币不等。
当清算机制建立后,双方透过货币清算机构为对方提供己方货币之结算及清算服务,让对方货币可以顺利回流,且提供对方货币在己方境内市场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可为两岸金融服务业开辟金融合作新领域,创造庞大的商机。尤其在清算机制上路后,两岸金融贸易应可趋向正常化,也有助于台湾发展成营运与运筹中心。
其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后,台湾不久后可望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根据台湾“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38条规定,人民币在台湾地区的管理,准用“管理外汇条例”的规定,未来逐步放宽岛内之外汇指定银行(DBU)办理人民币相关业务后,有助于提升台湾金融机构的获利能力。尤其除了民众可开立人民币账户,从事存放款之外,企业也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操作。未来还将发展人民币计价基金、债券、保单等理财商品,不必再绕道赴大陆与香港开户理财,且可节省交易时间与汇兑成本,可谓影响岛内金融发展十分深远。
再次,两岸清算机制建立后,尚可进而发展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相较于人民币离岸中心,货币清算机制堪称“固本、保本”的作为,至于离岸中心则可视为“进取型”的政策,它能让台湾的金融产业成长、提升,甚至脱胎换骨,为岛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壮大台湾的资本市场,提升台湾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能见度与影响。
台湾要发展成为香港以外第2个人民币境外中心,借鉴香港经验,一定要有充足的人民币流动性和风险性工具。此外,更应争取开放两岸银行相互投资债券市场,甚至允许两岸企业、金融机构至对岸发行本币债券。这些计划要实现,台湾当局必须尽速松绑相关法规,给予金融业者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商品创新上有较大的空间。
清算机制的建立只可视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入场券”,两岸货币主管机关还必须更紧密合作,循序渐进地互开资本账,甚至透过货币互换,让人民币市场业务的纵深扩大,才能发挥清算机制所带来的效益。
总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后,可产生诸多效益,包括:增加两岸经贸活动可使用的币别,提升厂商资金调度之灵活性;有助于台湾当局推动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发行人民币债券及提供人民币计价商品等;允许海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清算,将提高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竞争力。(潘锡堂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