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渔民谈钓鱼岛:曾随便去如今被侵吞 怎能不生气
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针对钓鱼岛“主权”问题,台湾南方澳文史工作者赖荣兴4月访谈老渔民,发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南方澳渔民进出钓鱼岛像在走灶脚(注:闽南语中灶脚为厨房之意,走灶脚即为很熟悉某处),常到岛上抓鸟捡鸟蛋;日本政府要“买”钓鱼岛,难怪渔民气到不行。
赖荣兴说,上月底前共访谈6名年近80岁的老渔民谈钓鱼岛。其中,江锡玲于1956年因渔船搁浅沉船,和16名船员在钓鱼岛上度过16天。
江锡铃等人把“莺歌鱼打呼”、“水泉”、“石头厝”、“西边鼻”、“豆腐角”等地点标记在地图上。赖荣兴说,口述访谈资料很珍贵,将全数捐给博物馆。
赖荣兴指出,台湾光复后,日本人撤离,但留下的渔法很受用,渔民得知日本镖船到无人岛(即钓鱼岛),有人花10多小时航程去试探,发现渔源非常丰富,但路程远、气象万变,当时渔民去钓鱼岛,都说是去“拼无人岛”。
上世纪五十年代“钓槽仔”(一种以母船和竹筏捕鱼的形式)盛行,渔船载竹筏到钓鱼岛海域钓鲭鱼,风浪太大就登岛洗澡、抓鸟、捡鸟蛋、采海芙蓉,3到5月,海鸟成群,渔民常捡1整篓鸟蛋分送邻居。
光复初期,南方澳和日本渔民互助、传授新渔法,以物易物,很友善;七十年代日方态度越来越坏,一开始在海上劝说是他们的领海,后来连上岛休息、渔船避风都不行。
到了八十年代更不能登岛,渔船一靠近就被喷水驱离、丢漆弹,再往后越过暂订执法线就有事,扣押罚钱、暴力相向;传统渔场一步步被侵吞,渔民怎能不生气?
专题:保卫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