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提出共同倡议

2012年09月19日 1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刘舒凌 朱晓颖)由两岸35家团体和单位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9月18日至19日在南京举行。海峡两岸500多位企业家和经济界代表人士,围绕“世界经济调整中的两岸企业合作——从ECFA到两岸共同市场”主题,就如何应对国际和地区经济形势新挑战,加强两岸产业和金融合作,推进企业创新和人才合作以及两岸双向投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共同倡议。

  一、携手振兴中华民族经济。两岸企业要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机遇,深化互利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最大程度地实现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最大可能地增强两岸企业参与国际一体化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促进两岸经济持续发展、共同繁荣,为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夯实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共同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挑战。在当前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下,两岸双方应将互利合作置于优先地位予以推动,照顾对方需求,扩大相互开放,和衷共济,相互扶持,促进两岸经济稳定发展。为有效携手应对外部冲击,探索以适当方式开展两岸非官方的高层次经济战略对话,通报经济形势,沟通经济政策,探讨合作路径,促进双方在重要经济问题上协调立场与行动。

  三、大力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着眼两岸经济长远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来临机遇,通过机制创新促进两岸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两岸产业合作从低端制造为主,提升到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共建及制定行业标准等高阶层次,建构垂直与水平分工并行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提高两岸产业附加价值,增强在国际分工中的整体地位和竞争能力。结合两岸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先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合作,比如农业、石化、生物技术、精密机械、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液晶显示等,共同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四、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合作。根据两岸各自经济转型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人才合作。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人才为纽带,探索建立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联手研究制定共通技术标准,共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品牌,共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构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促进两岸人才双向流动。

  五、积极推动两岸双向投资。切实帮助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台资企业利用大陆市场做强做大。鼓励大陆企业将台湾列为重要投资目的地,积极兴业经营,扩大吸纳就业,繁荣当地经济。积极探索两岸企业更紧密合作的方式,促进互惠共赢。

  六、重视中小企业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作用。要为中小企业参与两岸经济合作提供更好条件和环境,建立合作平台,加强政策辅导与服务。切实加强两岸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合作,相互借鉴,共享经验,携手发展。

  七、加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完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和货币清算机制,进一步相互开放金融市场,促进两岸更多金融企业互设机构,相互参股,共防风险,维护两岸金融市场稳定。深化两岸金融机构在信息、业务、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同为两岸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重点促进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医疗、管理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合作。

  八、优化两岸企业合作的政策环境。呼吁两岸主管部门积极落实两岸已签署的各项协议和达成的共识,加快ECFA后续协商,尽早完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争端解决协议商谈。希望进一步优化双向投资环境,减少限制,完善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两岸企业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提高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两岸经济合作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动峰会共同倡议的实现,建议成立峰会理事会,推举大陆方面的曾培炎先生和台湾方面的萧万长先生担任理事会的共同理事长。在两位理事长领导下,按约定程序遴选两岸企业家担任理事会成员。建议理事会成立秘书处,分别设在南京市及台北市,负责筹备峰会,并与两岸企业家保持经常联系。峰会原则上每年在南京举办,也可根据理事会的意见在台湾举办。在峰会之间,可根据需要组织行业性交流活动。(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