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货币清算为两岸经贸注入新动力

2012年09月20日 01:5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新台币,离台时再换回人民币,或直接在台湾刷信用卡,这些现在已经非常方便。但对于企业而言,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两岸尚没有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大笔的汇兑业务,要通过香港或纽约才能进行。现在,这一问题解决了。8月31日,《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以下称备忘录)签署。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两岸货币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将为两岸经贸交流注入了新的、强大的动力。

  备忘录何时生效,哪家银行承担货币清算任务,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根据文件的约定,备忘录自签署日起60日内由双方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生效。

  双方同意各自选择一家货币清算机构为对方开展本方货币业务提供结算及清算服务,货币清算机构可依照两岸相关监管法规办理两岸货币的现钞调运。大陆方面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已经在台湾设立分行的中国银行台北分行和交通银行台北分行这两家银行中选择一家具有丰富清算经验、拥有完备网络、熟悉两岸金融管理法规政策的银行担任清算行。台湾“央行”也表示将选择一家已在大陆设立分行的台资银行担任清算行。据岛内媒体评估,大陆的中国银行台北分行及台湾的台湾银行上海分行,这两家银行的入选概率较高。

  关于业务内容。双方同意两岸货币用于商品、服务和投资等经贸活动的结算与支付。两岸金融机构可互开相应币种代理账户办理多种形式结算业务,也可办理双方法规许可的其他业务。台湾“央行”表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后,人民币在台湾地区管理适用于管理外汇条例有关规定,岛内人民币现钞将由此前的中国银行(香港)改为在台湾的人民币清算行调运,岛内银行待相关法规及人民币清算行安排就绪后即可办理人民币存、汇款业务。

  备忘录的签署,得到岛内各界的一致肯定,企业反响最为热烈,公开表示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使得企业无需像过去那样通过香港、伦敦或纽约等3地完成对大陆的汇兑,将为企业运营提供便利,节省企业的成本与手续费。台湾商业总会监事会召集人王应杰就表示,两岸生意往来频繁,两岸货币直接清算后,厂商汇兑费用和时间浪费都会减少,企业等了10多年了,可谓“久旱逢甘霖”。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也称,台商大多在台湾接单,两岸货币清算后,岛内厂商汇款到大陆不必换美元,就不用花太多成本在汇差上。

  岛内学者也高度肯定两岸货币清算备忘录的签订。台湾政治大学金融系殷乃平教授表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建立将可节省0.5%至1%的汇兑成本,未来岛内外汇指定银行(DBU)将开放承作人民币存款、汇款等业务,加上开放后续的理财商品,商机庞大,因此台湾当局应积极准备,将台湾建设成亚洲金融中心之一。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郑贞茂也表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是一大利多,将活络岛内金融业及企业,为台湾创造更多人民币商机。

  媒体方面,除少数绿营媒体恶意中伤外,主流舆论对两岸签订货币清算协议均表示高度肯定。台湾《经济日报》发表社论称,两岸签订货币清算协议后两岸货币可以直接交易,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台湾金融市场国际地位都具有正面意义,两岸金融交流与制度化经济合作也将迈向新的里程,因此值得喝彩。台湾《工商时报》社论也称,两岸货币清算机制正式生效后,两岸经济金融往来将从过去只限于经常账,走向经常账与金融账并进的模式。台湾《中国时报》也发表社论称,两岸货币清算备忘录只确定了两岸清算行的角色及基本运作方式,但对两岸货币的往来并没有具体的约定。两岸应建立货币双向机制,建立真正直通的两币汇兑网络,才能促进两岸金融业的实质整合。

  综合而言,备忘录的签署,将为相关业者节约一大笔汇兑费用,促进两岸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罗怀家指出,依去年两岸贸易投资与汇款总额约6476亿美元计算,因两岸不能直接汇兑衍生的损失高达3238亿元新台币,尚且不包括手续费与美元汇率风险。如果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上路,每年可为岛内相关业者节省1600亿元新台币。

  备忘录的签署还有利于台湾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台湾当局于2011年8月首次提出把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列为“努力目标”,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此次两岸签订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人民币兑换与回流机制,并允许海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的清算,将为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奠定重要基础。台湾“央行”总裁彭淮南就公开表示,台湾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台湾离岸人民币”(CNT)市场。评论员王义伟

【编辑:吉翔】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