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合作模式升级潜力大 服务业蓄势勃发
一、第三届紫金山峰会召开 台海业界充满期待
从1979年大陆开放国门以来,海峡两岸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从最初的试探到目前的深度合作,共赢早已成为共识。近日,数百位海峡两岸企业家再次聚首紫金山。这是2008年以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次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本栏目记者也探访了会议现场。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世界经济调整中的两岸企业合作——从ECFA到两岸共同市场”。从2008年开始,紫金山峰会已经成功召开了3次。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因此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这次峰会充满期待。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表示,面对国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事实上两岸的企业家,在全球的供应都是主要的供应者。透过这个结合,我们也要增加我们对于世界的话语权。同时透过两岸企业家的认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产业策略联盟,所以这个峰会,就台湾的企业家来讲是非常期待的。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锡培也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产业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它们需要走向国际市场,而台湾这方面开放得要比国内的早,他们有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渠道,可以把台湾、大陆的产品推到国际市场去。
1979年,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经贸关系开始逐步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贸易、投资、农业、科技交流等诸多方面联系更为紧密。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8.7万多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558.1亿美元;截至2012年8月底,大陆赴台投资项目共129个,投资金额总计3.24亿美元;2011年,两岸贸易额达到1600.3亿美元。
三十年来,两岸的产业合作初期最早主要集中在各种农业和制造业等产业,合作模式也是以台商利用雄厚的资本优势加上大陆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在大陆沿海地区投资办厂作为加工出口的基地,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香港转口,海外销售”的模式来合作。不过,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早已发生变化。
随着多年来两岸合作的发展,双方在制造业领域已经逐步转型升级,电子、电器,化学品、纺织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目前,两岸正在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空间。
据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室主任朱磊透露,台湾现在也很关注大陆和台湾的金融合作与交流。前段时间两岸签署了货币清算备忘录,这个两岸建立了货币清算机制,不仅对两岸的金融服务业的往来,同时对于两岸实体产业、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董事长王志刚也认为,在两岸都在积极推动的现代化服务业领域,发展空间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