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写真:台湾客家文化在传承中谋新生

2012年10月28日 20: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台中10月28日电 题:台湾客家文化在传承中谋新生

  中新社记者 杨杰 陈立宇

  被称为全台湾第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馆”的台中东势土牛客家文化馆,由土牛刘家伙房历“921”大地震大劫重建而立,馆内一口经粘补修复的百年大水缸,不仅见证这段历史,如今更是鱼戏莲动,生机绵长。

  在台湾北、中、南、东四个地区,生活着400多万客家人。他们的先祖于300多年前来自同一个故乡——中国大陆,胼手胝足、沥血流汗,将蛮荒之地开辟成片片田园。岁月沧桑,客家儿女如今仍以坚忍不拔、勤劳开拓的客家精神,守护着一座座“客家庄”,与时俱进演绎新的篇章。

  记者近日走访多地传统的客家人聚落,领略浓浓客家风情。

  “台湾南部客家人的历史是300年,北部客家人的历史是200年,东部客家人的历史是100年。”屏东美和科技大学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曾喜城这句话,清晰勾勒出客家人在台的历史。

  慎终追远的台湾客家人,重视保存和记录祖先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在各地客家祖庙即可窥见。目前台湾的客家祖庙保存相当完好,许多祖庙被列为三级古迹。台中的张家祖庙、丰原张达京古厝、屏东萧家古厝等随处可见原乡迁徙痕迹。这些家庙保留了原乡围楼的核心部分,即围楼中心部分的堂屋和横屋。经过近200年变迁,一些祖庙建筑融入了不少新元素,如台中张廖家庙,就融入了闽南传统建筑的燕尾屋脊。祖庙正厅供奉祖先牌位,正厅上方高悬堂号,如“颍川堂”、“发祥堂”、“清河堂”等,是客家传统最重视的追祖溯源的象征,让后代子孙缅怀祖先不忘根本。

  随着时代变迁,“客家庄”早年用于御敌的石围墙已淡出历史,而其格局则变化不大。“客家庄”基本上以寺庙为中心,向外延伸成街市及民房,各类寺庙香火旺盛,显示出客家人传统的宗教信仰至今绵延。所供奉的神明,包括观音、妈祖、定光古佛、“三山国王”、“文昌帝君”、“关公”等。每逢重要节庆时,这些寺庙都要举办各种祭祀活动,热闹非凡。

  “晴耕雨读”的客家人,于勤劳农耕之际,敬重文明、重视教育。传统“客家庄”基本上都建有专供集中焚烧字纸的“惜字亭”。彰化醒灵宫有全台最高的“惜字亭”,美浓客家文物馆专门陈列有“惜字亭”。客家人敬重纸、字,不得随便毁弃,必须放到“惜字亭”焚烧,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还举行“送纸灰”仪式,以示对知识、文化的敬重,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一袭蓝衫是客家人的传统打扮。高雄美浓区永安路口的“锦兴行”蓝衫店,是全台湾仅存的老字号蓝衫店,以手工制作传统客家服饰闻名。店主谢国耀夫妇至今坚守祖训,裁剪出客家人淳朴、勤劳、节俭的客家精神。

  近年来,台湾重视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在多地兴建客家文化园区、客家文化主题公园等。于2005年开园的新北市三峡客家文化园区,主打“都会客家”特色,注重“流动与沟通”,展示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体现客家文化的包容性与时代性。游客在此可体验擂茶、缠花手工艺等项目,亲身融入到客家文化之中。

  今年5月开园的苗栗客家文化园区,已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每天园区内人潮涌动。该园区以实物及电子影音等设备,引领人们走进客家,认识客家,了解精彩绚丽的客家传统文化。

  美浓客家文物馆对客家文物和史料的保存完整而丰富。所展示的文物及器具,包括耕田的牛车、脱粒机、蓑衣、箩筐等生产生活工具,书房、祖堂以及客家传统服饰等,每一件展品都是客家精神的展现和一段历史的见证。

  随着时代发展,不少台湾客家有志之士在推动客家文化传承的同时,致力于让客家文化获得新的活力,在更大范围得到发展。水源地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叶晋玉即是其中一员,他率领由弱势人群构成的多元就业团队,在传统客家庄太平区头汴坑深耕10余年,使客家蓝染在台中重放异彩。他说,“将把头汴坑的蓝染带给更多的人、更远的地方,将客家文创产业发扬光大。”

  新北市客家事务局长彭惠圆也表示,要不断加强与大陆原乡的交流,促进更多的合作。(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