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大陆执业台胞律师:“登陆”要调整心态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首位大陆执业台胞律师:“登陆”要调整心态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1994年通过大陆律师资格考试时,因为台胞身份,我不能从事律师职业,只能在企业里‘混’。”
台湾首位获得大陆律师执业证的律师、现就职于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的朱襄阳3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谈起他“登陆”20余年的经历。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刚高中毕业的朱襄阳产生前往大陆求学的念头。“我深信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能在大陆生活、亲身体会,自是事半功倍,希望将来能为两岸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现已过不惑之年的朱襄阳谈起当年“登陆”初衷时,依然很坚定。
1990年,朱襄阳考上厦门大学法律系。4年后,他取得了大陆律师资格证,并考取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
“虽然当时台胞不能从事律师职业,但我看到了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律也逐渐走向完善。90年代‘依法治国’的提出,让很多期待在大陆从事法律职业的人看到希望。”朱襄阳说。
2008年12月21日,国家司法部出台《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大陆从事律师职业管理办法》,并于次年1月1日起施行。朱襄阳在等待了15年后,终于在2009年1月21日获得《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在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后,他成了第一位获得大陆律师执业证的台湾居民。
获得律师执业证后,朱襄阳向媒体表示,自己今后将更加专注于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劳动法等商业法律领域,要在这些领域为台商在大陆获得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增进大陆同胞对台湾投资和商贸环境的了解。
台湾当局开放探亲25年来,台胞“登陆”经商成为一种潮流。有的台商在大陆事业有成,有的铩羽而归。朱襄阳尽自己所能,为大陆台商提供法律建议。
朱襄阳表示,两岸法律制度的差异客观存在,台商在大陆面临法律认知与适应的问题。“比如在设立企业方面,台湾的法律偏向‘注册’概念,大陆的规定偏向‘审批’概念。在台湾设立企业比较快,大陆比较慢。有些台胞不了解,过来经商就不习惯。”
“除了对大陆法律进行必要的认知外,台胞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甚至重于学习法律。”朱襄阳说,“不管到什么地方,要先认同这片土地,才能融入当地社会。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美国或其它地方,到哪里就要活在当下,要有感恩之心。”
在大陆生活超过20年,朱襄阳说,“不同地方的文化可能会有冲突,只有尊重当地文化,心理上不去排斥,才能适应所处的社会。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环境,那很难取得成功。”
过去不能从事律师职业时,朱襄阳担任过企业总经理特助、总裁特助,做过营销总监和人事总监。这段经历让他十分了解企业的运作,更清楚哪些环节可能出现法律问题。朱襄阳现在经常为各地台商提供咨询服务,他表示,“我不主张诉讼,而是希望为客户做好事前的准备和规划,让客户避免在商业行为中发生诉讼。”
朱襄阳认为,大陆的法律规范总体上比较完善,但法律法规很多很庞杂,有些台胞比较难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经商所需适用的法律。他说,现在每天会花两三个小时做法律汇编工作,计划把大陆的法律法规分为3000类,将来集结出版。
“到时,台胞通过这些法律汇编就能更快地了解大陆各地各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较好地避免发生纠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