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年忧心今天欣慰 台专家重走三峡肯定文物保护

2012年11月05日 13:0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重走三峡,看到当年熟悉的文物古迹不仅保存得很好,而且更具社会教育功能,我们当年的忧心变成了今天的欣慰。”台湾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姚浙生说。

  三峡工程于1992年4月获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兴建。消息传出后,海内外高度关注,一些台湾同胞对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存有疑虑。

  为充分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1993年3月26日至4月7日,海协会、台湾海基会、国家文物局、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组织两岸文物考古专家,组成“长江三峡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团”对沿线各地的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这成为两岸文物界隔绝40余年后双方首次共同完成的田野调查。

  “当年我们确实充满了疑虑。”参于组织1993年考察活动的姚浙生说,我们一方面担心大陆方面会不会按照承诺保护三峡文物,另一方面担心所谓的保护工程会不会只是做样子。

  考察中两岸专家共同形成的诸多意见与建议,在随后编制的三峡文物保护规划中得到体现。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9年全部完工。截至工程完工,大陆方面在文物保护方面共投入资金19亿元,7000余名考古工作者在沿线各地共发掘出土文物24万件,基本完成了对白鹤梁、石宝寨、屈原祠等108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与保护。

  为纪念这一在两岸文博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当年的主办单位近日邀请两岸文物专家“重走三峡”,对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文物抢救工作进行检验。

  部分1993年考察团的老团员和两岸中青年文博工作者一行70余人,于10月31日乘船从宜昌出发,沿长江至重庆,沿途在巴东、巫山、奉节、云阳、忠县等地,分别考察了凤凰山古建筑群、巴东狮子包文物复建区、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白鹤梁等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活动结束之际,台湾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次看到张飞庙,我以为它还座落在原来的地方,可是一问才知道已经南移了30多华里。”台湾地质学家杨昭南认为,以张飞庙为代表的异地迁建文物,不仅使原有古建的结构与形态得以复原,而且在甄选新址时充分考虑到了与原址相似的环境,这体现了大陆文保工作者的专业与用心。

  三峡文物考古的扎实推进,还使沿线各地“收获”了不少珍贵文物。为了让这些文物更好地回馈民众,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不少当地山民平生第一次走进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这让台湾博物馆学研究专家陈国宁十分惊喜。她说,希望沿岸博物馆在策展中,不仅考虑到对文物的展示,也注意收集民俗文化及口述历史等非物质遗产。

  “不只是铺陈式地介绍历史,还要注意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要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三峡‘活的历史’。”陈国宁说。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是当年的老团员之一。再次见到同伴,他心情很激动。

  张柏表示,三峡文物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遗产,相关保护工作凝聚了台湾同胞的智慧与心血。“希望台湾同仁继续关注大陆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大陆同行共同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记者 刘畅)

【编辑:夏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