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行政机构改组乱象频生 东拼西凑致架构设计失衡
中新网11月20日电 最新一期台湾《今周刊》刊载文章观察台湾行政机构改组,文章指出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机关正在努力进行改组,但改组乱象,包括权责混乱、架构失衡等问题开始凸显。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部门数一开始就固定不能再改,接着大家开始找“哪些部门要被裁并”?原本呼声很高的“侨委会”、“退辅会”,都因为背后有势力支持而保存下来,没有族群、选票考虑,讲政策、没靠山的“公共工程委员会”及”新闻局”,在第一时间就被裁并掉了。
至于被裁并之后的部门相关人员要放到哪里?有官员表示,“就是大家开始塞啊!东拼一个西凑一个,最后的结果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部门名称与实际业务内容‘差很大’”
目前正在“立法院”审议的各部门组织法,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把部门打散之后,拼拼凑凑造成的后遗症。
在改造过程中,有两个部门争议很少、共识也很强,甚至也得到环保及社福团体的支持,这就是因应时代潮流所设立的“环境资源部”及“卫生福利部”。
但是这两个部门近来已进入到“组织法”审议整合阶段,由于牵涉到被并入的部门很多、范围很广,难度及复杂度很高,导致整个“组织法”从“立法院”上会期谈到这会期,仍处于“不定”的状态。
乱象一:权责混乱 “环资部”山头林立难达共识
一位官员指出,“环资部”筹备至今,筹备“主委”已从第一任的蔡勋雄、梁启源、张进福,一直换到“环保署长”沈世宏。当时张进福接第三任筹备“主委”时,有次开会,大家当着他的面吵个不停,搞得张进福很尴尬地说,“我还以为大家都有共识了,怎么到现在还乱成这样!”
为何“环资部”还没上路就争论不断?因为未来的“环资部”将整并原本的“环保署”,“经济部”下面的“水利署”、“地矿署”、“自来水公司”,“农委会”旗下的“水土保持局”、“林务局”、“林业试验所”,“退辅会森保处”,“交通部气象局”,以及 “下水道工程处”等单位。
“立委”田秋堇表示,来自六个不同部门的单位山头林立,要整合本来就不容易,加上每个单位都希望保留原单位名称,死抱神主牌的结果,就是在“环资部”组织结构中看到“水保与地矿署”这样奇怪的名称。
另外,未来“环资部”不仅编组人数将超过1.4万人,掌握的经费超过上千亿元新台币,人数、预算、所握有的资源,都具备“天下第一部”的格局。“立委”蔡其昌就说,“环资部”包山包海,天上的要管、地上的也要管,甚至地下(下水道)的也要管,天、地、人全归‘环资部’,这编制简直就像是过去的“省府团队”。
面对这样一个庞杂的新团队,要让这个新组织能够运转,需要一位协调能力很强的负责人,否则光内部各单位的事情就摆不平了,“决策根本出不了大门”!
有官员表示,“而且未来台湾山坡地、河川、堤岸、下水道、林业等大大小小开发、工程都归‘环资部’,牵涉到的工程利益庞大,一个风灾、水灾来,处理不好,‘部长’可能就要下台。”
从“环保署”草拟的“环境资源部组织法”来看,表面上“环资部”是把水、土、林都涵盖进去了,也看似把过去一条河川上、中、下游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问题予以解决。但环保团体认为,草案就是直接把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全都丢进一个架构,缺乏通盘的思考。
因为以“环资部”当中人数最多的“水利署”来说,“水利署”原本在“经济部”辖下,主要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但“环资部”的宗旨却是土地保育,如果这个架构没有调整,未来“环资部”可能会出现“左手搞保育,右手搞开发”,双手互打的情况,现任台湾“内政部长”、也是防灾专家的李鸿源表示。“如果这样,‘环资部’就完蛋了!”
除了“环资部”有左手打右手争议,未来的“卫生福利部”也面临外界“大卫生、小福利”的疑虑。
乱象二:架构设计失衡 社福、能源相关人员比率过低
“立委”林正国指出,“卫生福利部组织法”草案在“行政院”提案条文第一条的内容大致是“‘行政院’为管理台湾卫生和福利事业,特设‘卫生福利部’”,可见卫生和福利是要各占一半,但是从预算及人员来看,“卫生福利部”的天平却是严重失衡。
以目前“卫福部”的组织架构来看,旗下六个三级单位,几乎都属于原来“卫生署”的业务范围,与社会福利较为相关的,仅有一个“社会及家庭署”。
在人员配置上,“卫福部”总共是4707人,但“社会及家庭署”仅有112人,加上与社福相关的“社会保险司”、“社会救助司”以及“保护司”编制还不到300人,占“卫福部”人力比重大概仅有8%左右。
少子化、长期照护和老人是未来台湾必须严肃面对的三大问题,但成立“卫福部”之后,反而“儿童局”不见了,另外两个问题也没受到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