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远去”的老兵群体 从被污名到“社会楷模”
21日,台“中央社”报道,90岁的金门退休老兵李作明将到大陆与女儿团聚。又是一则关于老荣民的故事!在台湾,老荣民是对1948年、1949年随蒋介石退居台湾的那批军人的特定称呼。
当初100多万人随国民党迁台,其中60多万是军人。政治的风云纠葛最终却由个体生命来承担,老荣民这个群体的故事才有了太多的遗憾和不忍。1949年以后,台湾戒严持续了38年,许多被临时抓壮丁的年轻人都成了老兵。直到1987年,蒋经国宣布解严,回故里的梦境才可以成为现实。李作明的故事同样如此。1949年从四川到台湾,找到亲人时,女儿已经从孩童长成了半百之人。
每个老荣民都有不同的经历,却也都无一例外地饱尝亲人分离、相见无期的苦涩,还有那遭受无端指责的无奈。民进党执政后,思乡这样的人之常情也被扣上了“通共卖台”的帽子。老荣民甚至被攻击是“台湾寄生虫”。有台湾朋友曾经这样说,在那段时间里,老荣民是被台湾社会遗忘的群体,少之又少关于他们的新闻也都是黑色新闻。而我曾经采访过的老荣民林老先生却说,不是被遗忘,是被污名。
老荣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变化。两岸隔绝分离的年代,一湾浅浅的海峡都是天堑鸿沟。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大陆被妖魔化,老荣民、眷村人、外省人,顶着这些特定称呼的人都或多或少感受过疏离和隔阂。
开放探亲,让老荣民解了乡愁,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民众交往的深入,误读弥散,岛内对老荣民的评价也悄悄变了:10月31日是台湾的荣民节。这一天,马英九说,许多荣民老伯伯省吃俭用,却将毕生积蓄都捐做公益,堪为社会楷模;在花莲沿海公路上欣赏东海岸的美景时,导游如今也会特别说明:这条公路的建设,处处有老荣民的血汗……
岁月凋零,老荣民终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远去的老荣民,不只是一个个背影,他们会融入台湾故事,因为,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段记忆,都是台湾文化拼图中不可缺失的一块。(李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