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读习近平讲话:两岸和平助推中华民族复兴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时发表讲话。华广网12月3日刊载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平的文章指出,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国未来发展建设指明方向,对今后对台工作也深具意义。两岸关系发展30余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走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全文摘编如下:
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告诫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今后对台工作也深具意义。两岸关系发展30余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走到今天,终于找到了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我们应当牢牢记住总书记讲话精神,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将两岸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和平发展之路来之不易
自1949年起,两岸隔海相望,台湾当局根据“动员戡乱时期”戒严令,一直奉行所谓“汉贼不两立”的政策,坚持与大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立场,两岸的一切交流与往来都在被禁之列,两岸尖锐对立,老死不相往来。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陆方面加大了对台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强大的和平攻势形成了巨大压力,加之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岛内民主风潮的兴起,台湾当局不得不对其僵硬的大陆政策进行调整。两岸关系从此有所改善,在十分艰难、波浪起伏中顽强前进。2005年连战、宋楚瑜分别访问大陆,分别达成“五点愿景”和“六点共识”,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论述,为两岸开辟了和平发展之路,为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天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回想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和平发展之路的开辟可说是非常不容易,值得我们格外珍惜。
和平发展之路成就辉煌
2005年,两岸确立了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将和平统一的方针赋予了更新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特别是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开启了和平发展新篇章。马当局拨乱反正,奉行积极、温和的大陆政策,承认“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两岸政治环境得以极大的改善,8次“陈江会”签署了18项协议,其中全面三通的实现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堪称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个重要里程碑,有力推动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各项交流。2008年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两岸经贸额逆势上扬,达1292.2亿美元,同比上升3.8%;2009年两岸经贸额虽有下降,仍达1062.3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857.5亿美元,居台对外出口之首;2010年乘ECFA强劲东风,两岸经贸再上新台阶,贸易额逾1453亿美元,同比上升36.9%;2011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创下新高,为160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1%。更重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的强劲东风带动了两岸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关系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互信。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两岸和平发展之路,两岸关系就不可能有今天傲人的成就。
和平发展之路有助于中华复兴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满怀豪情地表示,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两岸的和平发展、祖国未来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将会为之增添巨大的原动力。目前两岸关系已进入全面巩固的深化期,我们应牢记习总书记的指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对台工作指示精神,“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全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将两岸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紧密联系起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进一步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两岸关系向敏感的深水区平稳过渡,为和平统一创造充分的条件,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努力奋进。(杨平 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