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路在何方?业内:两岸制造才能挽救惨淡
台湾电影在本届金马奖获奖少,但真正关心电影发展的人,并不“短浅”地聚焦于获奖数量,而是反思台湾电影工业整体发展。历经《海角七号》等几部电影大卖后,台湾本土电影这两年似乎又开始进入惨淡岁月。
拥有李安、侯孝贤、魏德圣、九把刀等才华横溢电影人的台湾电影圈,从来都不缺乏创意,但电影未来整体发展路在何方,业内对此有诸多讨论。据记者了解,很多与大陆有过合作的岛内电影人士坦言,拯救台湾本土片,唯有寄望于与大陆的合作。
市场:“小清新”难敌好莱坞大片
几年前,《海角七号》狂扫台湾各大影院,台湾电影市场本土题材,随即热闹起来,观众对本土片买账,“台湾电影复苏”之声不绝于耳。但在几部卖座影片过后,惨淡仍是本土片常态。台湾电影人深知,本土电影还是处于需要“被拯救”的阶段。
台湾导演魏德圣在此前接受导报记者专访时强调,虽然《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台湾电影在华语电影界被严重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他深有感触地说,长久以来,台湾出现很多低成本、不符合市场需求、个人色彩极重的电影,好听点叫做“小清新”,不好听就是粗制滥造。“这不是导演不努力,而是在台湾拍电影找钱、找市场太难了。”
常常是要2000万元(新台币,下同)才能拍完的,但导演只能拿到500万的投资,创作者只能把“火力”集中在创作而不是制作上,最后,片子肯定敌不过好莱坞大片。魏德圣举自己的例子说,他最初想拍本土历史片《赛德克•巴莱》,但没有钱,只能先拍“小清新”的《海角七号》,不料后者大卖,他自己都觉得像是 “中彩票”一样,而大赚的5亿最后还是“倒贴”到了《赛》片上。
另外,由于台湾电影市场是一种“全开放模式”,本土片面临好莱坞大片的直接冲击,而海外独立片有大的国际电影公司做发行,有跟院线“叫板”的资本,“不上片,就停止供应其他大片”。台湾发行人林先生说,如此窘境,让很多本土片还没过上档预热期,就被迫收场,如此反复,本土片票房自然不佳。
前途:大陆市场才能救台湾电影
其实,魏德圣描述电影拍摄的尴尬处境,在导演侯孝贤看来,根源就在于台湾没有电影工业,制作与发行严重脱节。做过导演,现在兼任制片人、发行人的李岗(导演李安弟弟)也强调,“电影工业要发达,长远来看,必须要有为数众多、品质过硬的影片来支撑,而这必须以资金为后盾”,在李岗看来,此次金马奖台湾片获奖少,引起了社会普遍反思,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
最近几年,很多台湾电影人都到大陆找投资方、争取上大陆院线、与大陆联合拍摄,从2010年至今,每年都有多部“两岸制造”影片在大陆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这在对两岸合作抱有极高期望的资深电影人焦雄屏看来,应该是未来台湾电影的方向,“台湾的人文关怀,对伦理的重视,加上大陆丰厚的制作基础,广大的受众市场,互相影响下会带来更新的电影”。
金马奖史上获3次最佳导演、号称“最强导演”的李行,目前主要工作就是奔走于两岸,做电影合作的牵线工作。李行坚持两岸电影市场必须互相带动,而且要彼此进入,才可能帮助台湾电影市场。
在与好莱坞大片PK中赢下票房的魏德圣,对本土片长效发展的观点,应该很有参考意义。他表示,华语电影应该学习好莱坞主流片与非主流片配合的方式,台湾电影有创意但商业活力不足,大陆主流电影市场目前很活跃,两者应该一同发展,而不是互相排斥,否则台湾电影就真的垮了。(记者 张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