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朱卫东谈18大后两岸关系:突破政治僵局各方需努力

2012年12月17日 1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台湾问题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

  中新网12月17日电 知名台湾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近期撰文《十八大后两岸关系走向前瞻》。文章指出,“大陆因素”新变化将对两岸关系产生巨大推动力;巩固深化合作将成为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突破两岸政治僵局仍有赖各方共同努力。

  文章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选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发岛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高度期待。十八大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意义何在?马英九第二个任期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能走多远、多快?

  笔者认为,从目前涉及两岸关系各利益攸关方的基本立场及其发展趋势看,尽管这些新变化尚不足以打破目前的结构困境,两岸关系发展仍处在量变的积累中,但一些关键变量正继续朝着有利于两岸统一、不利于“台独”的方向发展。预计,十八大所释放出的强有力的正能量和积极信号,将进一步强化两岸和平共荣的发展势头,推动两岸关系在求同存异的良性互动中取得重要的积极进展,开辟出新的更加广阔的前进道路。

  一、“大陆因素”新变化将对两岸关系产生巨大推动力

  “大陆因素”始终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共十八大使两岸关系中“大陆因素”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实力层面,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实践路径,按照这一蓝图,大陆自身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继续快速增强,两岸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上更加自信从容、更加耐心细腻、更加务实包容;同时,大陆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机遇、发展空间的扩大,也将对台湾的政经发展和社会民心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是从战略视角观察十八大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所带来的深层次的长远影响。

  二是,在政策层面,十八大在两岸关系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报告涉台部分将十七大以来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和理论创新纳入其中,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及其一系列政策主张,对下一阶段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包括:立足于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推进两岸统一,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国家的和平发展战略紧密连结。更为重要的是,报告正式将“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写入党的文件,明确“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此外,十八大还根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有针对性地全面阐述了大陆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基本主张,包括:首度将坚持“九二共识”及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凸显了这两大议题的重要性。向民进党温情喊话,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这一表述实际上划出了同民进党正式打交道的底线。厚植共同利益,融洽同胞感情,进一步突出了两岸经济合作中强化共同利益纽带,以及两岸交流交往中加强民族感情纽带的重要性,并特别提出促进两岸平等协商和加强两岸关系制度建设的内容。值得重视的是,报告还明确提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两岸政治关系、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两岸和平协议等重大政治问题。

  总之,报告将那些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思想论述和政治主张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为未来五年的中央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实践路径。

  三是,在新的领导人层面,十八大产生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习总书记在与台湾密切联系的福建、浙江和上海主持工作十几年,对台湾情况十分熟悉,对对台工作深思熟虑,这有助于大陆制定和实施一套更能有效推进两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

  预计,十八大后,大陆在实力、政策和新的领导集体三个层面对两岸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展现出的对台工作原则的坚定性、政策的稳定性和思考解决问题的信心诚意与包容,必将有力地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二、巩固深化合作将成为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未来两岸关系能做可做的部分仍将主要集中在非政治领域,巩固深化合作将成为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内容。

  这是因为,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岸现有的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有客观需要,即目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巩固保障现有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更有主观考虑,即在两岸缺乏足够政治互信的前提下,贸然推动政治谈判远不如继续推进非政治领域的合作容易,因此“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就成为必然的共同选择。同时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马英九当局处境艰困,对政治议题的意愿不强,动力不足,主张“先经后政”、政经分离甚至“只经不政”,期望通过“经济合作”和“政治保守”的两手策略来稳固执政地位,赢得选票。

  大陆在发展两岸关系方面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迫不及待,而是主张要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稳定发展,稳中求进。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实际上已指明了未来五年大陆对台工作的大方向和主要任务,它表明,巩固和深化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任务。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未来几年,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继续加强两岸文教社会交流,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将成为两岸共同推动合作的主要内容。概言之,双方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下一步的两岸关系:

  一是,全力加强和落实以ECFA为主体的两岸经合工程,以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基础。全面推进ECFA的各项后续协商,还有大量的繁重工作任务要做,两岸都有强烈的意愿欲使ECFA的积极效应全面释放。

  二是,全力加强和深化以“三通”为载体、以文教为主体的两岸社会交流工程,以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下一步两岸仍须全面交流、重点交流、深入交流,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两岸社会的全面融合,逐步由“三通”实现第四通----“心通”。

  三是,全力加强和推进以两会协商为主体的多层次对话协商工程,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强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此次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促进平等协商和加强制度建设的内容,实际上是呼吁双方要稳步推进包括两岸经济、文教、人员往来等各个领域的机制化、法制化进程,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条件和机制,让任何人、任何势力改变它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预计,制度建设将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两岸互设办事处等将会很快纳入双方的共同议程中。总之,十八大后两岸双方通过加快实施上述三大基础性工程,将为两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次和境界。

  三、突破两岸政治僵局仍有赖各方共同努力

  此次十八大报告涉台部分对推进两岸政治关系着墨较多,倍受各方关注。报告呼吁,“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这些主张不仅延续了胡锦涛“12.31重要讲话”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将之写入党的正式文件中,作为今后大陆对台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这些“希望两岸共同努力”的项目是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迈入“深水区”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任务。

  报告明确向台湾方面发出了这一呼吁,表明两岸关系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逐步“由经入政”,进入“经贸为主、政治为辅、政经促进”的新阶段。事实上,在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新的发展阶段里,两岸经贸、社会、文教关系的深入发展必须要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协调同步,台湾方面“只易不难、只经不政”的单纯思维难以为继,“鸵鸟政策”也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各种挑战。要确保两岸关系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必须要就政治议题进行对话商谈,以建构可长可久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十八大提出这一主张,体现了大陆方面的务实态度,也是对台湾民众普遍关心此问题的积极回应。

  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当前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战略环境与条件并未达到质变的程度,虽然大陆因素对两岸关系的主导作用在增强。但是,毋庸讳言,在宏观结构上,“陆美台”三方“大三角”关系的博弈,仍然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决定或主宰两岸关系。在微观结构上,国、民、共三党形成的两岸“小三角”关系依然不稳定、不均衡,不仅深受岛内周期性选举政治的影响,而且三方政治互信脆弱,民进党成为三角关系中的变数。两岸政治僵局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上述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制约,两岸关系并非任何一方单方面可以控制和左右的。

  因此,十八大报告涉台部分所提出的有关推进两岸政治关系的呼吁,虽然合情合理、务实可行,但在目前的两岸现实下要想稳步顺利地推进,尚需台湾方面的正面回应和积极配合。但台湾方面则采取消极拖延的战术,认为两岸谈政治议题的条件不成熟,没有急迫性,不是优先选项,甚至给两岸商签和平协议设置了“‘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等高门槛,其中民意支持是要透过所谓“公投”凝聚共识。马英九当局之所以对此缺乏动力和意愿,不敢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协商,主因是缺乏自信,顾虑担心太多。一方面马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始终低迷不振,政治地位虚弱,马当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拼经济”使人民“有感”的民生议题上,担心过早碰触政治议题得不偿失,影响2014年的“七合一选举”乃至2016年的“大选”。另一方面岛内仍有40%以上的民众对政治谈判持疑惧态度,这为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强烈抵制提供了空间;此外,奥巴马政府也不愿看到两岸走得过近、过快冲击其对台海的实质影响力。这些内外因素使得本来意愿不强、抗压性差的马英九当局更加顾虑重重,畏首畏尾。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十八大后,在推进两岸政治关系上,双方不能无所作为,而应该积极作为,既然政治议题无法搁置,回避不了,就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开展两岸政治谈判的环境与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两岸政治商谈台不会被“矮化吞并”,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亲中卖台”问题,越早商谈,对台湾越有利;两岸只要不断累积政治互信、展现诚意和善意,完全有智慧找到彼此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的解决办法。倘若岛内社会能够对这些问题形成共识和氛围,将必然对台湾当局产生较大的压力和驱动力。同时,也要让美国充分认识到,两岸政治谈判有利于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也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当然,即使是推动两岸政治对话商谈,仍应本着“先易后难、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在两岸的共同协商下逐步稳妥地推进,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编辑:王栋】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