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述评:两岸文化交流的下一步 商签协议值得努力

2012年12月24日 1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台北12月24日电 (记者 董会峰 路梅)今年是台湾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25周年。25年来,两岸文化交流红红火火,大大拉近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心距”。下一步,商签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应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海峡两岸同文同根,中华文化是连结两岸、融洽感情的最重要纽带和血脉。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早日签署一揽子文化交流协议,越来越成为两岸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心声。”1988年即率一个经济文化团“登陆”、热心两岸文化交流的台湾中华文化协会会长范光陵博士,24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10多年来全身心投入两岸文化交流,几乎没休过一个年假。他形容,站在两岸文化交流的潮头,更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感悟。“现在是两岸关系60年来最好的时期,今、明年台湾没有大的选举,应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促两岸文化交流,最好能商签交流协议,以利文化交流的机制化,增进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回顾1987年打破隔绝以来的25年,两岸文化交流从小到大、积少成多,呈现“加速度”之势,留下了无数感人的瞬间和“经典”。1987年,在台湾出生的歌星费翔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外婆,两人相拥而泣;1988年,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赞助、台湾艺人凌峰率摄制组赴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片子在岛内持续播出,引发民众早早守在电视机前、“万人空巷”的巨大反响;1989年4月,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到大陆寻根,在上海与《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欢聚,两人情同父女,写下一段佳话;2000年12月至2001年春,陕西秦兵马俑第一次来台展览,创下165万人次台湾民众排队观展的惊人数据;2010年,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荣誉会长身份,实现大陆文化主管部门“一把手”首次访台;2011年6月,在时隔360年后,《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在这些“第一次”和文化盛事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有赖两岸热心人士、方方面面的推动,也离不开大环境的演进。最近四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正轨,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其规模、其领域、其地域、其深度,都有了长足发展。文化界甚至流传一句话:两岸文化交流,只要有诚意、有创意,一切皆有可能。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宋淑玉日前在台北参加一个论坛,梳理近四年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发现有以下趋势:参与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增长,且“草根性”突出;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由最初民间社团主导向官方层面主导发展,两岸共同创造和主办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文化论坛、文化参访。

  宋淑玉同时指出,两岸文教交流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对称、不稳定、不深入”的问题。站在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以更开放的胸襟和更务实的态度,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迈进,早日商签文化交流协议。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常言:两岸经贸合作是手牵手,文化交流才是心连心。两岸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在经贸合作趋于机制化、ECFA后续协商加快进行、政治议题蓄势“破题”的情况下,两岸双方应以宏观、前瞻的视野,把握机遇、加强沟通、凝聚共识、突破瓶颈,推动商签综合性的文化交流协议。

  而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精神,两岸也可考虑成熟一项、签署一项的策略,先推动商签两岸教育交流协议、文物交流协议、尽快实现两岸媒体常驻等。(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