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批评先驱、英语教育改革者颜元叔病逝
中新网1月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文学批评界先驱、英语教育改革者颜元叔,于2012年12月26日因肝癌逝世,享寿80岁。他所就读与执教的母校台湾大学外文系将为他筹办追思会,时间地点尚未公布。
颜元叔为台湾引进“新批评”理论的旗手,他受过严谨的西方文学训练,在台湾学院与评论界发挥影响力,除了改革大学内的英美文学教育系统,更以其锐气十足的狂飙笔锋,在1970年代树立地位,着有《文学批评散论》、《文学的史与评》等论述。70年代末他渐淡出评论界,写作《人间烟火》、《台北狂想曲》等十多部散文集,并投入编撰英语、英汉辞典,为台湾扎下英语教育的深根。
颜元叔1933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来台,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60年代他出任台大外文系系主任,与当时任文学院院长的朱立民,大刀阔斧改革外文系的教学系统与课程,被称为“朱颜改”;此外还筹办第一届比较文学会议,创办《英文报章杂志助读月刊》、《中外文学》月刊等。
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陈芳明表示,颜元叔对台湾文学的最大冲击,莫过于有计划地引介‘新批评’的实践到台湾。
70年代时,颜元叔除了在校内引进西方新批评理论,也把这套理论应用在对台湾当代小说、现代诗、甚至古典诗的评论,虽将新批评推上主流地位,也引来莫大争议。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瑞芬曾撰文指出:“颜元叔评论声势的挫败,真正的致命伤是对古典诗诠释的明显失误。”
颜元叔的论调曾遭致叶嘉莹、夏志清、徐复观等学者的批评,最著名的为他在1976年与知名评论家夏志清的笔战,颜元叔以“印象主义的复辟”批评夏志清论述钱钟书的文章,夏志清则反驳颜著作中的翻译错误,以及对新批评的反省等等。
张瑞芬指出,颜元叔所代表的台北学院派观点,与当时以吴浊流创办的《台湾文艺》为主的乡土视角、紧扣作品与时代背景的评论恰好相反,而夏、颜论战后,在海外的夏志清知名度陡增,尤其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1979年在台出版后,70年代的“颜元叔现象”便被延续至80年代的“夏志清现象”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