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评论员:台湾反核浪潮出乎马英九预料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知名时评员胡忠信今日(10日)撰文表示,核四电厂的兴建,历经二十多年的争论,马“政府”决定续建,为表决心,台“行政院长”江宜桦甚至提出“公投”议题,国民党“立院”党团也提出“公投内文”,作为民主解决方案。没想到,由民间人士组成的反核团体迅速集结并站上了火线,如同流行时尚一般,“反核四”每日博新闻版面,俨然成为前所未见的公民社会运动,台面上的影视圈人士成为“领头羊”,形成一股不可轻忽的舆论压力。
眼见形势一发不可收拾,江宜桦的言论也逐渐退缩,又提出“公投”须有核安作为前提,并表示自己提“公投”是“讲太快”。马英九、江宜桦的如意算盘是“公投”门槛极高,须有半数选民投票(至少九百万)才生效,“千算万算不如天一划”,如今“反核”形势如海啸般而来,出乎马、江预料。
离首次政权轮替已13年,台湾始终未能跳脱“蓝绿对决”的泥沼,正如王尔德所言:“当大家陷在泥沼的时候,总要有人仰望天空的星辰。”反核成为一股公民人文主义运动,是一股“超越蓝绿”、“跳脱民粹”的民间力量,形势如同1850年代的美国“废奴运动”,不是政党所能主导,即使政界人士也不敢公然与之抗衡。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由行动所产生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的尊严与美学”。反核人士显然认为不管“公投”结果为何,核四兴建已不是政党或“政府”所能越俎代庖,必须由人民自我决定。
新北市长朱立伦眼看国民党执政者陷入困境,率先强调“没有核安就没有核四”,旁敲侧击地与马英九“划清界线”,大量收割反核运动的成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朱立伦意图抓住社会脉动,累积他的声望,为2016年“大选”做铺垫。朱立伦又提出“不在籍投票”,表面是为提高投票率,实际上也是为了2016。朱立伦 “设定议题”,马、江不得不跟进,但也启动了“后马”下一梯次的权力竞逐。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政治敏锐度若足够强,照理说也能浮上台面争得一席之地,但他却陷入了“降低公投门槛”的次要议题,意图推动下修“公投”门槛,以民进党在“立法院”的不及半数来说,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虚拟目标,既然不会有成果,何必浪费时间在此进行“稻草人战争”?
难得一次的公民人文运动的兴起,是当代公民的天然使命,也是“福岛核灾”以后台湾人民的自我抉择。如何让核四兴建的信息彻底透明化,允许正反意见并陈,台当局只能扮演中立平台而非预设立场的角色,是人民决定自己未来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