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谈台湾人的大陆经验(图)

2013年03月19日 17: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013年3月9日,汪毅夫会长在全国人大台湾团驻地接受《两岸关系》杂志记者专访。(王亮 摄)
    2013年3月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省代表团在驻地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台湾网 杨丽 摄)

  2013年第3期《两岸关系》杂志刊登了全国人大台湾团团长、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的专访。全文如下:

台湾人的大陆经验

  ——访全国人大台湾团团长、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台湾团团长、全国台联会会长汪毅夫在代表驻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记者注意到,汪会长出席许多重要活动都喜欢穿传统的中式立领服装,更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汪会长说个人偏爱带有中华文化元素的事物。

  的确,汪毅夫不仅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而且有很深的造诣,他长期坚持学术研究,探讨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至今已出版《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闽台缘与闽南风》、《闽台地方史研究》等15种专著,学科涉及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广泛领域。

  记者的采访也就从汪会长最钟爱的学术研究谈起。

  学者身份才是自己的名片

  身为正部级官员,汪会长却没有丝毫官架子,亲切随和,平易近人,谈吐睿智风趣。他认为最满意的事就是为官10多年能够始终坚持做学问,而且保持平均每两年出版一部学术专著的记录。他表示,学者身份才是自己的名片。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一般但是很用功的老年学者。”汪会长说,做学问是他人生的最大兴趣和乐趣。汪毅夫年轻时到农村插过队,回城后当过邮递员,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时已32岁。他先后从事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87年起从事台湾文史研究,进而涉及中国文化史与闽台社会研究领域,在学术上颇有建树。1994年评为正教授,其间有两次破格提升。先后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

  1998年从事政府工作后,汪毅夫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而是将学术研究和政府工作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汪毅夫说:“我在担任福建省副省长时工作特别忙,精神也很紧张,我便改变了以前的研究习惯。以前是专心地把一篇文章写完,到政府工作后,我把研究变成分阶段进行,外出开会或出差,晚上一般会闭门潜心做研究,长期坚持。只要合理安排,两者在时间上并没有冲突,关键是要有毅力。实际上,我比较好的著作都是从政以后完成的。”

  与时下许多学者做宏观热门研究不同,汪毅夫选择了一条相当冷僻的研究路子,他的每一项成果都要收集分析大量史料,而这些史料来自文献、档案及民间的族谱、田契、信札等,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汪毅夫说:“我很注意收集民间的各种各样资料,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从细微处入手,但实际上反映的不是很小的问题。这是我做研究的特点。”

  知名学者陈孔立教授曾这样评价汪毅夫的研究特点:“以广泛搜集资料见长,言必有据。几乎每篇论文都发掘、运用了新的资料。”“研究的课题有的是相当的细小、冷僻的,研究的功夫却是十分精细的,见微知著,得出的结论则很有意义。”

  人大台湾团代表职责重大

  此次全国人大会议,是汪毅夫第一次以台湾省代表团团长身份参会。谈到此次担任团长的感受,汪毅夫说:我深感责任重大,以前我作为一般代表没有这么大压力,但是无论是作为团长还是一般代表,我的责任心都是一样。我们整个台湾代表团水平很高,各位发言都是鞭辟入里,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讨论过程中,汪毅夫语风犀利,快言快语。对好的方面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毫不回避,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汪毅夫在小组讨论时指出,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此一目标不应当推迟到2012年才实现。这是个教训。政府要取信于民,要说好做好,说到做到,切忌过度承诺,政务诚信的要义乃系于此。

  台湾团有多位代表呼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旅游交流。有的代表呼吁大陆赴台旅游要向台湾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台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有多位代表提出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建议,指出这部法律是1994年制定的,在过去19年中为保护台胞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大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深入展开,这部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得到完善。汪毅夫表示,台湾团的代表关切台湾同胞的利益诉求,是积极、有效履行代表职责。

  汪毅夫自豪地说:台籍人大代表和台籍政协委员是经过协商推荐、民主选举出来的台胞优秀代表,他们中很多都拥有博士、硕士学位,都是各自行业中的顶尖人才。大陆有四万多台胞,其中担任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有800多人,在各级党政部门担任处级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先后有10多人担任部级以上领导职务。这一方面说明,生活在大陆的台胞靠自身的努力取得可喜的成就,另一方面说明,祖国政府和人民关心台胞、信任台胞、重用台胞。

  记者注意到两会上的两个“毅夫”——汪毅夫和林毅夫。汪毅夫说,林毅夫是杰出的学者,自己在学术上弗如远甚,但两人志趣相投,有很多共同点。的确,在这次两会上,汪毅夫和林毅夫在不同的场合面对记者的问题时,不约而同地提到自己的“台湾缘”与“中国梦”。

  台联工作——快乐与实效

  全国台联会是大陆台胞之家,是联系岛内乡亲的纽带。谈到全国台联会的工作,作为新一任的会长,汪毅夫多次用两个感性的词来表达——“快乐”与“实效”。

  “到全国台联后,我深得信任和尊重,开展各种工作也是非常顺利,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全国台联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我要跟随这个团队一起前行。在工作中,我绝对不讲废话和空话,一句也不讲。我会和全国台联的同事一起加强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汪毅夫充分肯定了全国台联在过去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全国台联主办一些活动已成为两岸交流活动的知名品牌,台胞社团论坛反映了海内外台胞社团共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已举办过2届,是海内外台胞沟通乡情、交流意见、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活动已持续举办了13届,在两岸引起很大反响;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已举办了9届,不仅增进了两岸青少年的了解和感情,更加深了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此外,全国台联在组织两岸学术交流研讨、少数民族交流互访等方面也形成了一批特色项目。

  汪毅夫介绍说,今年是全国台联第九届理事会工作的开局之年,全国台联将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挖掘新亮点,积极作为,务求实效,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做出贡献。

  今年1月28日,全国台联举办了许寿裳先生追思会,这是汪毅夫上任后参与的第一场交流活动。两岸学者共同追忆许寿裳先生为台湾文化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意在寻找两岸思想文化的连接点,厚植两岸的文化基础,建构两岸的文化认同。”汪会长介绍说,今年全国台联还将举办相关活动,也是希望通过这类交流活动,增进两岸的文化认同,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汪毅夫告诉记者:“我是学者、党外干部、台湾籍人士,又讲闽南话。这些综合因素都很适合我开展对台工作,身肩责任也时刻提醒我认真开展工作。为台胞服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些事情,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也很快乐。”

  家族史印证台胞爱国爱乡

  汪毅夫祖籍台湾省台南市,曾祖父汪春源是台湾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官至三品。1895年,汪春源来北京参加会试,听说清廷被迫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悲愤难当,立即联合另外两名台湾举人和两名台湾京官上书朝廷抗争,从而揭开了“公车上书”的序幕,被誉为“公车上书”第一人。

  汪毅夫很动情地告诉记者:我曾祖父那个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族欺凌、饱受屈辱与苦难的时代,宝岛台湾说割让就割让了。曾祖父举家内渡后,“闻道隔邻忙祭扫,一年难过是清明”,看到邻家在清明忙着祭扫祖坟,但是痛失家园的台湾同胞却做不到,真是莫大悲伤。“今天我们中国强大了,不允许国土被瓜分被侵占,寸土不让!”

  汪毅夫的祖父汪受田是前清秀才,随父亲回大陆先在漳州寄居,后又定居厦门,是闽南一带文化名人。他在看到台湾即将光复的曙光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为收复台湾提出很多积极建议,还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省党部的一些活动,并在该党部的刊物上撰文指出,台湾光复后,政府要善待回归祖国的台湾同胞,要重视文化教育建设,扫清日本“皇民化运动”的遗毒。

  访谈中,汪毅夫还提到他的叔叔——厦门大学知名学者汪慕恒教授。1990年3月25日,汪慕恒委员在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代表台盟中央作题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台资引进》的大会发言,呼吁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台商投资权益。台湾《中国时报》在3月26日以“台盟声援台商”为题,对汪慕恒的大会发言做了详细报道,在两岸引起较大反响。

  研究家族史,实际上是在研究台湾史,汪毅夫从史料中厘清、印证了许多两岸间的历史事实。

  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先生当年恢复中华民国国籍的证明,是汪毅夫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的,他撰写了《连横父子回复国籍与台湾同胞祖国认同》一文刊登在《两岸关系》杂志2010年第9期上。这份史料对于连家、对于两岸中国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存证。

  汪毅夫说,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台湾人来大陆,他们绝大多数因向往祖国、为报效祖国而来。不论是从台湾来到大陆的一代台胞,还是生长在大陆的二三代台胞,尽管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但所有经历汇集成群体的经验是共同的,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愿景。(王亮)

【编辑:郭思远】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