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中执委:两岸步入“面对差异处理争议”阶段
随着大陆“两会”的结束,大陆党政对台工作新的人事布局也已经浮现,两岸关系的发展也面临历史的新机遇。笔者以为:两岸将从“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发展到“面对差异、处理争议”的阶段。
总结前些年大陆对台工作的方向,在于“扩大社会交流、对台经济让利、搁置政治争议”,的确和缓了两岸局势。然而,不可讳言的,一些台湾民调也显示:台湾人民的“中国人认同度”,出现了愈交流、认同感愈低的现象。
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陆方面以“中华民族主义”和“两岸和平协商”为对台工作主轴;而台湾方面回应的是“自由民主价值”和“争取国际空间”。如此的差异并非任何政党操弄所致,也绝非粉饰太平可逃避,而是两岸人民生命史和基本生活价值观的落差。
再者,随着国际经济局势的演变,大陆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ECFA的让利无以为继,在国际市场上两岸的货物也转变为竞争关系。同时,以美国为主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议(TPP),和中国大陆及东盟主导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将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两大主流,台湾对外经贸恐有被边缘化的危机,也无法只依赖大陆市场。
美国总统奥巴马重返亚洲的策略,使得大陆的区域利益受到威胁,因此,军备的提高成为必然的趋势,“新大国关系架构”存在中美竞合的高度压力。美国也再三警告台湾有关两岸军事严重失衡的问题,并且要求马英九“政府”明确表态选边站。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及:“两岸应共同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3月22日在福建平潭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上表示:“两岸的政治议题,不应有人为设置的禁区”,显示中国大陆亟欲将政治问题排上两岸议程。然而,在政治议程进行之前,两岸是否准备好“面对差异、处理争议”呢?
笔者认为,中国大陆有关部门,应全面了解台湾各种意见,而不单只是偏听一面之词;同时,台湾各政党也应该理解,在国际情势的转变下,台湾必须自我定位政经的战略角色。无论是大陆官方,或者是台湾各政党,对于“面对差异、处理争议”的准备工作都不是一蹴可及的,也必须抛弃成见、发挥智慧才得以寻找新出路。
差异是粗糙的、争议是痛苦的,但是若不面对处理,恐怕差异更大、争议更深。笔者认为,两岸应该先从各项学术研讨会开始,纳入尖锐而刺耳的不同意见,进而归纳彼此的差异点,发挥智慧共同解决,如此,才能够创造两岸历史的新机遇。(特约评论员、民进党中执委洪智坤)